對我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但卻又是必然

 

在我信主和參與事奉這八年的過程中,從已經忘記了自己還會寫作,到偶爾拿起鍵盤來為頭腦中盤旋的思想抒情寫意,以至於感受到文字的巨大影響力,希望將信仰的深度和廣度傳達出去,給那些需要著的靈魂,這條心靈蘇醒和成長的道路充滿了恩典。回頭看去,花香滿徑。

另一方面,在我個人的內心深處,信仰展示於我的,一時是活潑充沛的沖擊力,一時是交纏不清的困惑,一時甚至是醜陋的灰心。感謝主在這樣時而荊棘時而灌木時而青草地的行程中,始終沒有丟棄我。閱讀中得識屬靈長輩的佳美腳蹤,親身目睹周圍弟兄姊妹們平淡卻真實的同路,都是極豐富的養料,一直滋養著我。

然而,在團契的服侍當中,仍會有些層面的感受不便分享,這些角落仿佛常年背陰,迄待著自由流動的陽光和空氣來獲得生機。我對於屬靈的歷程究竟有沒有,哪一條是康莊大道,始終心存些許疑惑。我不知道是否因為多疑,好問和多思而阻礙了自己在信仰的大道上突飛猛進。很多時候我以為自己大概是那個討厭的多瑪。

閱讀使我對於上帝在人心裏所栽種的信仰回應的美妙佳音渴望不已,對應著自己軟弱不及預期的屬靈景況,和時代文化混雜不清的大環境,我深感現世代傳福音的困境和挑戰之一,是如何在基督裏對當代文化有清醒的認知和回應。人心要的是什麽,我迫切地尋求著答案,我們應該怎樣與這個時代對話?以至於我們各方面的服侍更有力,更有效?

因為一直在追讀莫非的新浪博客,所以對於創文在文化中預備撒種並厚積薄發 ,以一個長遠眼光和寬廣視角為福音預備沃土,這曠野裏的呼喊甚有一種悲壯的感同身受。

所以我考慮再三,最終,也謝謝我先生和母親的全力支持來照看兩歲多的小女,能夠遠赴營會。內心裏確實感覺到了神的催逼。

就如同在開幕訪談時所說的那樣,我對營會和課程的期望值大致有兩個,一個是生命裏的交流和滋養,一個是寫作技巧和視野的擴展。

這兩個期望,可以說在創文的三個課程裏,都滿滿溢溢由老師和同學給了我,使我受益匪淺。

W300《下筆如有神》開初就講到創作是一種屬靈的經驗和內心的呼召,將創作擺在了一個合宜的位置上,讓我們正視:神通過創作參與寫作者個人的成熟,以及寫作者將聖經的話語深思融匯到自己的心靈和筆尖,同時將神的馨香氣息散發於世界當中,產生博大深遠,潤物細無聲之功效——這美妙的工作是一種呼召。而不像大多數教會界人士所認為的那樣,總是個人情感的抒發和自我欣賞。

另外,對於一個普通基督徒來說,究竟如何領會聖經的話語呢?我們是否能把一句經節清楚地向未信者表明,是我們是否真領會它的一把好尺度。 這當中一定會用到思考和文字。

課程中也討論到當今華人教會輕視文化和創作的撒種,對文字的要求僅限於直白的見證,又常常以片面簡單化的方式,應對世界和個人的問題,甚至以屬靈詞匯等創造了與非信徒之間的障礙等等現象。若要為基督得到人心,在交流中尊重非信徒的語境和理解力,並且在廣泛意義上預備建立一個健康而又活潑的基督文化,找到與世俗世界對話的接口,是絕對必要的。

這一課同時對於寫見證,寫靈修筆記,如何寫自己的故事,也都有非常詳細和獨到的分享。

GR01《寫作必修營》裏蘇文安老師的講授既有活潑的題材,也有充實而親切之內容。特別是一車水的比喻,非常形象化地點出了個人事奉的重點所在。

W400《道成肉身的寫作》由回憶書寫對人的心靈感動開始,講到創世紀裏豐富多彩的人物原型。借助莫非老師的分析,我特别意识到聖經的故事是非常豐富的,而且聖經對人性和人情的洞察,可以作為很好的範本來進行小說創作。之前我對於舊約的閱讀一直比較被動和膚淺,總是覺得太遙遠,有許多障礙難以讀得深入,但是如果能夠從一個新的,更深的角度來發掘舊約人物的心靈世界和情感軌跡,在這些人物的故事之上領略神的旨意,那麽閱讀舊約就將是非常令人喜悅的事。

所謂道成肉身,也即是將屬靈的深刻道理,完全融匯到所見和所做的每一個事情當中,使信仰的道理和生活的原則水乳交融。對人類所有的困惑和痛苦充滿謙卑的關懷,由深入淺地觸發他人的反思,從而機智又靈活地帶來信仰的介入。以文學和藝術的美感來對待文字和事奉,以道成肉身的鮮活來展現靈程經歷,以至於將自己擺上,回應神的呼召,這些都再在融匯於課程當中,是讓人驚喜的力量的加添。

可貴的是莫非老師的坦誠,她提供自己過往寫作和服侍當中的經歷和思索,沒有屬靈言辭的一味拔高,憑著生命力的自然影響,使人心得到安慰和充滿朝氣的鼓勵。

穿插於課程內容之中還有許多隨機討論,涉及各種文化現象和人物,也都非常啟發人心和新鮮有趣。至今仍舊讓我回味。

一周課程下來,可以說信仰生命的方方面面都得到探討接觸,和一定的梳理。印象最深的是:

創文的宗旨之一:獻心勝於獻祭,在事奉中神看中我們的心和本人勝過我們的作品。我們屬靈生命的內在成長是最重要的。我想,神通過筆,通過團契,通過營會,最終是要塑造我們靈裏的健全和充實,否則,再多表面漂亮甚至贏得喝彩的作品對我們都沒有真正的益處,反而可能是虛飾的陷阱。

蘇老師和陳老師都一再強調的:事奉憑著神的呼召。認定神的呼召,為呼召而寫,不是為讀者,也不是為自己。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或者方向不明,甚至有偏斜的可能時,回到神最初的呼召,可以給我們一個清醒的方向和堅定的支持。

陳老師強調的:要把信仰活透,如此生命和信仰就由筆端自然流露。而不至於在描述生活和插入信仰表白之中產生不自然的斷層。這,實在是“功夫在詩外”。

在一周的營會當中也認識了許多可愛的弟兄姊妹。參與服侍的盡心竭力的每一位,课堂裏各个年龄段的每一位,和午餐桌上偶爾得以简短分享的同學,近處的,遠處的,看到神的呼召在不同人身上是這樣的活潑,紮實和令人歡欣。

還要提一下每天早上的靈修,讓人得力,歡喜預備頭腦和身體來學習和長進。

一周結束,收獲之豐,難以盡述。感到自己的屬靈生命不由得強壯起來,對文字事奉的方向和動力有了清晰的感知。個人生命長進的渴望如此迫切;未來辛苦磨練的準備要一點一滴開始。 

讓我知道,要做一個深知所信,活出所信,並寫出所信的人。

一個用筆,用文字和心灵為天國撒種的人。

Aug1520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