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學生上山學藝記-文字營心得與感受

陳昭英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參加文字培訓課程,儘管一開始覺得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細胞與裝備,並且想像參加者必都已在文字上有相當程度與成就,心中擔憂與掙扎不已,然而,一向對文字事奉特別渴慕與對文字人敬佩不已的我,卻耐不住女兒雅瑜的熱情邀約,最後毅然和內人鼓起最大勇氣,互相激勵,相偕報名參加。

老學生揹起空行囊,怯怯地上山了。

創文文字培訓營會是選在培坡待恩大學(Pepperdine University)校園內。學校倚山傍海、綠草如茵,可以眺望大海,還可時而聞及花草香味。校舍依山勢而建,紅屋瓦和鵝黃色的外牆與綠樹、青草、各色的花朵相搭配,儼然一幅美景圖畫。

學校是一所基督教的大學,在校門口旁邊的山丘上豎立了一座高聳的碑柱,碑上刻有一個大十字架的圖騰。我想這碑柱是這所大學的精神標誌,也是在茫茫大海中一座有形與無形的燈塔。

來參加文字營第一梯次的學員約有二十來位,人才濟濟,各有所專。其中有三位牧師,兩位牧師娘,三位正在神學院接受裝備的神學生,還有三位工程師,一位福音廣播界的播音員…… 而我卻是船上搞輪機的「黑手」。

在與班上學員的交誼中得知,蔡茂昌牧師本來是太空火箭引擎的專家,他因對傳福音的使命感,轉而投入福音禾場。這也使我不得不想起他的哥哥蔡茂堂牧師,原是臺大醫院頗負盛名的精神內科醫師,也是為了福音的緣故,捨棄在台北大好的發展機會,而到窮鄉僻壤的恆春基督教醫院服務。蔡氏昆仲對傳福音的強烈使命感與順服呼召,令我敬佩。

高百克牧師上唇留了性格的八字鬍,加上體格英挺,是一位很有吸引力的美男子。在老師放映電影《驚濤駭浪》(The River Wild)的觀後感分享中,對影片的情節觀察敏銳、分析透徹、條理分明、出口成章,令人印象深刻。還有在十分鐘戶外見聞即席寫作的分享中,也有他別樹一格的觀察。記得他說他出了教室,在樹蔭下閉目聆聽,聽到大海的波濤起伏,聽到海鳥的叫聲,感覺到大海的顏色有深淺,也感受到身邊的熱氣燻人,以及來來往往的汽車聲… 聽他如此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想必他的文學造詣,一如他的姓氏,很「高」!

培仁弟兄是位飛機修護及飛機網路工程師。他目前在愛修園神學院進修裝備中,是位愛主又有使命感的年輕同工。透過他使我對愛修園神學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得知他們以注重靈命的更新與造就來訓練未來神的僕人。他一方面在福音的禾場服事,也一方面在受造就,求主賜福他手所做的工。

吉明弟兄是越南華僑,目前是一邊工作,一邊在華神受造就裝備中,同時,也需在主日主持禮拜宣講信息。他將上帝擺在人生的第一位。他來參加文字營為的要將神國的疆界擴展,他的使命、事奉與堅持,令我非常感動。

思中弟兄則是位福音廣播電台的在職播音員。為了提昇訪談的技巧與能力,專程來參加文字營。他在課堂上非常地認真學習與發問,並且談吐溫文有禮,由談話中不難體會出他信仰的深度。同時,我也看出他是位非常敬業的人,時常把握課堂休息時間,使用錄音器材邀訪數位同學分享追求福音的心路歷程。非但如此,他學以致用,隨身攜帶靈感筆記與錄音機,隨時以文字及聲音來紀錄,為要以廣播擴張神國領域的呼召而努力不懈。他的專業與敬業值得欽佩。

            幸美姊妹是內人的舊識,是位長老教會的師母,為人爽朗。她目前亦在神學院接受裝備,以期日後在福音禾場上的第一線能更有效牧養教會。特別是她即將重返哥斯大黎加國宣教半年,我不禁想,一位年逾半百的師母與家庭主婦,能有此毅力與使命感,定會得到天父的賜福與獎賞。

能在文字營中認識這麼多靈命頗深的同學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收穫。可惜時間短促,同窗中尚有數位同學未能有機會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交誼,實為一憾。但期望爾後能通過電郵或電話再來聯繫,來彼此認識並分享更多寶貴的生命故事。

            同學中一如上述,各有背景來歷,特別是班上有一半的傳道人,我深刻感受到他(她)們謙卑受教與順服的態度,也從他(她)們的身上聞到基督的香氣。

            說到老師蘇文安老師,印象中的蘇牧師是就是位溫文儒雅,謹言慎行,人緣甚佳的牧師,這次正式在他的門下受教,更驚喜發現老師不僅為人風趣、平易近人,還是學富五車、經綸滿腹,專業又敬業的好老師,堂奧之深,令人仰之彌高。

            蘇老師教學靈活生動,時而放映影片讓學員分享研討,時而讓學員出室外觀察記錄,時而說數則笑話為提神劑來紓解學員午餐後的睏頓時刻。他對教室的情緒氣氛掌控非常好,上他的課真是一種享受。

            我從蘇老師那裡學到,文字人的最基本的功課是生命氣質的提昇,與生活型態的操練。他用以賽亞書三十八章二十節:「耶和華肯救我,所以我們要一生一世在耶和華殿中,用絲弦的樂器,唱我的詩歌。」和傳道書十二章第十節:「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以及箴言二十五章第十一節:「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來與我們共勉。

            再來則是筆耕的操練與能力。老師強調,不去祈求與能力相等的工作,而應去祈求與工作相等的能力。他提醒我們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隨時提筆。至於如何盡力操練「寫作內功與招式」?蘇老師提醒我們:以「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為信念;再以「七每運動」為基礎(每天過簡樸而有紀律的生活、每天攜帶靈感筆記、每天勤跑勤問、每週抄寫好文、每月投稿、每月讀本好書、每季修一門神學或專業課程);最後以「寫作十訣」為準則(釐清4W,作好人、讀好書,勤記勤抄,經營細節,力求簡潔,善用「語言圖像」,活用創意語技巧,對心說話,自我修改潤飾,不但說、還要演)。

            講義中的延伸閱讀文章,篇篇皆精選。其中我最愛讀李家同教授所寫的「我日用糧」一文。李校長的文章下筆簡潔,如潺潺流水,流雲行空,內容則感人肺腑,頗有人生哲理的教化之功,同時亦有基督的愛與教導。

            誠然,人是孤單地來到這個世界,也要孤單地離開,應該在適當時候放下。人與人應多加關懷照顧,能夠給予即是福,我們也應給予周圍的人及時的問候與關懷。

            從聖經我們也學到,人的生命不在於家道的豐富,有時富足卻不能換來一夜好眠,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乃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我日用糧」乃是我們不向上主祈求過多的東西,只要求每天所需的食糧就夠了。

            W100文字實務課程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天三夜,但蘇老師的豐富教導傳授,心靈的悸動與靈命的提昇和滿足,則是我最大的收穫。這次營會雖是文字的培訓營,然而對我卻像參與一次靈修會,也是一次激勵人心的培靈會。

            雖然之前我對文字表達與操練如此欠缺,一如沙漠,然而我要迫切地求主賜下更多與文字工作相等的能力,一如蘇老師所啟發的:”Doing your best is better than being the best.”

            老學生裝飽行囊,滿足感恩地下山了。

我將帶著蘇老師所授的「寫作秘笈」,勤加操練,期待有朝一日能在沙漠中發現一朵朵的沙崙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