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营会感想:开启

万国丰收  张侍奉

现在回想起文字营的感受,依然还回味无穷!时间不长,三天两夜,但真的获益匪浅!说实话,在参加以前,本以为只是单纯的文字培训,教导写作技巧,顺便陶冶陶冶情操。因为之前我们的牧者也参加过莫非老师的文字营,回来之后就跟我们大谈艺术与美,所以去之前也抱了陶冶情操的期待。

其实最让我期待的还是莫非老师本人,一直在听牧者提到这位在文字和生命上影响着他的人,并且我们也一直读莫非老师的文章,所以很期待想亲眼了解,莫非老师到底长个什么模样呢?

许多名作家给我的印象,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样子。但莫非老师的平易近人实在打破了我的传统观念,丝毫没有一点的架子,总是那么温文儒雅。我知道因为她是基督徒,有基督的生命在她的里面,她才可以活出这么柔和的生命!

营会的第一堂课程就让我大开眼界,“文化土壤”这个词是我以前闻所未闻的,“文化气息”我还是有点概念的。 “文化土壤”这个形容词本身对我就是一个开启,这个形容实在贴切。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土壤,我们的思想就像一颗颗种子,需要这个土壤的孕育才能成长。土壤不同结出的果子就会不同,果子本身的品种不会改变,但果子里面的味道就大不同了,古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是如此么!结合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国情,再看看国民的素质,就可以看出橘与枳了,国情不同,就结出不同的果子,果子我们已经无法改变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来改变这块土壤,让基督的文化来替代其他异教的文化。文化土壤决定着我们的文化气息,佛教文化土壤就带出佛教的文学气息,儒家文化土壤就带出儒家的文学气息,而基督文化土壤就带下天国文化。举个例子,我们常常会不自觉的说到“投胎”、“轮回”、“因果”、“慧根”之类的话,老一代的基督徒还好,但对于我们这新一代的基督徒,我们深受其影响。我们对文化土壤的概念太缺失,以致失去了对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我们的信仰,基督的文化需要渗透进社会的文化中。莫非老师对自己的定位让我非常钦佩,她说自己就是在做松土,福音预工的工作。若在社会上,谁愿意这样无条件的为别人开路。

25年,她过来了,坚持下来了,我被她的异象激励着,也被她对神给她的异象的坚持点燃着。约瑟被人形容说:“看哪,那做梦的来了”,她是个做梦的人,而且她的梦正在慢慢实现着。第一天的第一堂课程,就点燃了我,点燃了我里面那个文字服侍的梦想。我记得一位弟兄说过,“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被社会现实压垮,或太过轻看自己,但那个渴望是无法抹灭的,我们缺少的是一把火种,来点燃,来唤醒最初的梦想!”感谢主,我不只是想做个文艺青年,更想以文字服侍主!

     几天文字营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堂课程《美得漂泊,门外的困惑》,这堂课程为我开启了对美的认知,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这一辈子都会记得,有这么一个老师帮我开启了对美的认知。在听课的时候,我就感觉老师为我打开一扇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小孩子,跟在老师的后面听她为我一一介绍着这个新奇的世界的一切,我的心里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满足,真可谓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实在不好意思,前面刚分享到文化土壤,这里就引用了佛教用语,呵呵,无奈,肚子里的墨水实在有限,只能找出这个词来形容我此刻想表达的了!

之前我也写了篇关于美的文章,当我们谈到一个人很美时,大部分的人想到的都是外表的漂亮,这是我们里面对美的第一反应,我称之为“体之美”;再更深层次的就是看到一个人由情感而发的美,这种美体现于人与人之间,怜悯、理想、互助,这都是人性之美的体现,我称之为“魂之美”;前面两种美都很美,但却还不是美的极致,我觉得终极之美在于人由灵里发出的灵性之美,而灵性之美就体现于我们与神的关系,而这层关系就体现于我们对神的依靠、仰望,就像诗篇131:2“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我倒更喜欢吕振中译本“然而我真地使我的心平而静,像吃了奶的孩子偎倚着母亲;我的心也这样像吃了奶的孩子。”,更能表现出安息,对神的依靠的感觉。从这节经文中,我看到一个孩子刚吃饱奶,安然睡卧于母亲的怀抱中,我们与神的关系岂不更应该是如此么,这是一种无与伦比之美,我称之为“灵之美”。不管如何,我还是喜欢用灵魂体来形容人之美。上完莫非老师的课程后,我发现我太专注于人而忽略了神造的万物之美。人固然是美的,但万物亦美。创世记第一章记载神在六天造物之后,看一切都是甚好,有人有物。这也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常常考虑的点都是自己,所以在我里面就缺少这样一种发现美的眼光。在这堂课中,我学会了,美不仅只是在人身上,也在万事万物上,我们需要有一个发现美的眼光,这句话以前的我也会说,但我知道当我现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其中的味道不一样了。

   受这么美的课程的影响,我也被提醒,该学习一门功课了——安息。我是个性格很急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要快、快、快。不仅自己要快,别人也要跟着我一起快。但在这快的背后,带给我更多的是疲惫与抱怨,不仅把自己搞累了,更抱怨别人怎么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好。所以这是我服侍过程中最致命的缺点,对自己恩典,对他人律法,当自己累的时候,我就要尽情的休息,这时谁都不能来给我要求,谁来要求我就跟谁急;但看到他人在我面前呈现出一副疲乏的表情时,抱怨就来了,“这么点事情都承受不了,何以成大事”。

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的生命太幼稚了,这不就是个小孩子的心态吗。感谢主,在营会那几天我很深地被提醒,并看到自己的问题。虽然我在属灵上还只是个小孩子,但我认识到自己该长大了,不能再一味地沉浸并满足于小孩子的世界中。在我里面有一个渴望,我要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