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使文字深入生命

劉小臨

深深期待

         2015年7月29日至8月1日四天三夜的創文新課「家庭故事書寫營II」即將登場了。2014年的新課「家庭故事書寫營I」,我雖沒機會修,卻有機會在課後採訪了班裡學員,知道這是蘇牧師傾近三十年全職文字事工和近二十年全職家庭事工經驗和心血精心設計而成的,而且上課方式亦莊亦諧,絕不沈悶,對於想在家庭故事書寫及傳承方面進行事奉的基督徒來說,是一門非常寶貴的課。因此我心中充滿期待。
第一堂課就要開始了。我興奮地看到,蘇牧師早已在講台上預備好一切,等待我們學員的到來;一個陣容亮麗的學員班子,魚貫登場。我看見年已八旬卻美如壯年的林阿姨健步走進教室,心中暗想她必有一籃子沈甸甸的生命果子要用文字書寫出來;我看見創文的幾個資深同工也來修這門課,備受鼓勵;我看見與我有同樣人生經歷的姐妹坐在我旁邊,就知道我們之間將成為以後故事書寫道路上的好夥伴;我又看見多位初識的朋友們,就想像著他們會怎樣在課堂上以新鮮的聲音和視角,分享故事、豐富課堂。
這一期的「家庭故事書寫營II」,蘇牧師特別挑選了全人保健、領親人歸主、關懷單親家庭、婆媳姻親和家庭危難五個話題進行教學,其中有些是我深有體驗的,有些則是我想學習如何挖掘的。
像蘇牧師這麼沈穩的屬靈前輩,在這課堂上營造出的,卻是一個笑聲與哭泣此起彼伏的時空,我們全班在課堂里,就像攀爬雅各的天梯,在喜悅與傷感之間來去自如。每堂課開始時,不管時間多緊,蘇牧師都堅持帶我們唱感恩祝福歌,分享家庭生活笑話,分享各自的精彩生活片段,以此提醒我們在創文W100文字實務培訓課上講的,文字人要學會經營有滋有味的生活,才能源源不斷地寫出深入人心的故事。

         在分享中療癒

         當蘇牧師帶著全班進入每堂課的家庭故事分享時,我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聽著學員們的故事,我可以看出,課前,蘇牧師對十位分享故事的同學分別做了深入啓發、細緻引導。我自己本來沒想到需要提前做什麼準備工作,後來蘇牧師點名要我課前預備一篇單親家庭故事初稿。我一開始無從下手,但蘇牧師瞭解我,幾句話就讓我茅塞頓開,我也回想起了自己在文字實務培訓課上學到的暗示呈現而非陳述直說、經營細節等技巧。牧師說過,寫出的故事要先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所以我下筆之先,試著去喚醒情感中每一絲記憶,然後彷彿筆沾濕了,止不住地寫了出來。
第三天下午在課堂上分享我的故事時,我果真自己完全進入了情節,讀著讀著啜泣起來,接著讀,淚水越來越滿盈。這時,姐妹一雙溫暖的手臂將我環抱起來,直到故事結束。還有姐妹不停拿紙巾為我擦淚。我深切感受到,課堂里有那麼多傾聽的心在一起跟我哭泣,那時,我已感覺不孤單了 — 就像耶穌願意陪我們一起經歷苦痛一樣,全班師生都願意與我一起在故事中經歷苦痛,並讓我在課上經歷療傷、安慰。這應該是書寫家庭故事的一大奧秘吧!

         互助互勵

         另外九位分享個人家庭故事的學員,都紛紛呈現了風格各異、感人至深的故事,我既為他們願意在課堂上這樣透明地展露心扉而感恩,也像看現場話劇演出一樣,親身體會了各種講述故事方法所帶來的奇異果效。
故事分享之後師生間的點評是個很寶貴的環節。我自己是一個容易「入戲」的人,往往先入為主地選擇情節、細節,一旦形成較完整的故事脈絡,就不大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這時牧師、同學的點評會一針見血地幫我找到寫作的盲區,這可能包括故事鋪展中疙里疙瘩之處、表述角度過於單一、或信息火力太重。有這麼多同學作我的第一批聽眾,並真誠分享他們的第一「觀感」,對於寫作進步助益頗豐,而蘇牧師因在文字事奉及家庭事工多年的積澱,更是能在大家有爭議的觀點上撥雲見霧,在家庭故事書寫的總體架構上給予我們量身定做的指引。

         溫故知新

         我自己學習新技能的一個體會是:不斷重復重點,可以有效加強效果,直到這技能內化成習慣。我去年上了文字實務課,結果發現在今年的家庭故事課上,蘇牧師將實務課里「寫作十訣」的幾樣「殺手鐧」融會貫通地穿插進去了。
例如:如何在不同家庭故事場景中經營語言、心理活動、以及能烘托故事情節的場景等細節,如何選擇相關的細節;又如,因為日後很多家庭故事可能需要通過採訪來收集素材,蘇牧師就專門拿出一段時間啓發我們如何做家庭故事採訪,並傳授機要;再如,怎樣暗示呈現而非陳述直說  — 我覺得這是講故事最好用的方法。如此從理論到實踐,活學活用,對我這種需要通過加強記憶學會新技能的人真是受用。

         曠野清泉

         本來四天三夜的課上下來,已經夠精彩、也夠疲憊了,沒想到在全部課堂內容就要結束前的半個小時裡,蘇老師又營造了兩個高潮。他先是放了一段視頻,具體內容在此就留作懸念,但這段錄影在我心中掀起一股巨浪,以模擬演繹的方式,促使我在今天就設想,在人生旅程的終點,我是否可以無憾地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這時,我們正準備將課堂上得到的寶貝一一收進行囊、啓程下山,蘇老師突然跟我們分享了這門新課開課之前他經歷的艱難心路歷程。這樣一門重量級的課,在文字營開營前僅剩一周時,蘇老師因長時間以來各種事工繁忙,仍然無法將已收集好龐雜的原始素材整理出一套清晰完整的上課教案及PPT綱要,也就是能上台開講的「臨門一腳」。無論怎樣嘗試,都陷在僵局裡。這麼巨大的困境,蘇牧師僅在三十年前經歷過一次。整整一營的學員在等著開課,再加上還有接下來亞洲的兩個營會同樣要開這門課......。如此壓力,而只剩一周,真真是山窮水盡了。
那天夜裡,沙場老將蘇牧師自況「終於發出了哀鳴」,十萬火急動員了三位親密的屬靈夥伴與他一同禁食,殷切禱告。翌日清晨,禁食禱告仍在持續,而蘇牧師「提刀再戰」的新動力已油然而生。他打開課程電腦檔案,突然意識到,他女兒其實早已幫他把原始素材整理好了一份初始提綱存在電腦上!於是他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整整三天,奮筆疾書,每一層進展都經歷到神的恩典,及時完成了上課教案及PPT製作。蘇牧師回顧這一經歷,說這真像夏甲在別是巴的曠野,因皮袋的水用盡且迷途而絕望痛哭,可神一使夏甲的眼睛明亮,她就看見了原本就在她身邊的那口水井!

         生命的聯結

         原來,我們的文字事奉前輩也會經歷這麼大的爭戰!知悉原委,不禁感慨,一個文字工人的真誠是多麼能打動人心、激勵後進!而當全班同學受到蘇牧師邀請,圍聚他四周,為他接下來在亞洲三處的文字營事奉禱告時,更是我們這些文字新兵「與有榮焉」的難忘時刻。
這就是蘇牧師的言傳身教:在一切文字功底、技巧以及人生經歷之上,真誠何其寶貴。真誠的文字,猶如無孔不入的水;當心與心呼應、回響、聯結,生命與生命就在靈魂層面觸碰、改變。        
下山了,忽見文字禾場上有許多麥子要收割。從成都到北京、到洛杉磯,我有幸幾度參加創文文字營,從最初完全憑興趣參加,到現在委身於文字事奉的使命,神一路上帶領的方向逐漸清晰。任重道遠,但我知道,我得到的錦囊也更重了,而且在天南地北,有更多同伴會一起在麥田裡耕種 — 此等畫面何其之美!

         **********************
課後心得書寫後記:有些糟糕的事發生當時,人難免想不通、抱怨。這次文字營結束後趕飛機回家時,竟然因訂票系統出錯而導致我錯過了班機,在機場等了九個小時才得到另一班機的座位。以往我碰到這種事,很容易生氣,總要去跟辦事方理論理論,但那天我很快就接受了現實,並且因為一下多了九個小時的時間出來,於是在嘈雜的機場里,趁熱打鐵地將文字營的各項作業初稿都完成了。若不是誤機,我會按時到家,買菜、做飯、洗衣服,一天很快也就晃過去了。所以,我感謝神那天讓我對誤機有了新眼光……
而正因有了新眼光,我才能夠在第四次參加創文文字營後有了新的心得。雖然這門家庭故事書寫課四天三夜的課堂內容價值頗高,但以人的學習能力,課上懂得再多,課後不反思、不操練,懂得的東西大部分很快就會如竹籃打水般流失。所以蘇牧師所堅持要求的課前、課中、課後的各項學習、操練內容,真是讓學員們能從這門寶貴的課上得到最大價值的一個完整體系。我在課後花了時間、付上代價,認真對這門課所學到、所經歷到的做了省思,蘇牧師也如他所許諾的,認真地對我的心得做了感性、知性、靈性上的回應。這樣,我經過幾天高密度的學習所得到的,就不是一個「竹籃」,而是一個能奏出好多美妙樂曲的「音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