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盡性愛主的你的神

玉琢

「牧師中的牧師」畢德生曾說,他翻譯信息本聖經的初衷是為了兩種的人,第一種人是不讀聖經的人,因為聖經的內容讓他感覺時代久遠又與現實生活脫節,第二種人則是熟讀聖經的人,熟到聖經對他們而言已經了無新意,於是興趣缺缺。如果說信息本聖經引發了這兩種人對聖經新鮮的感受和興趣,那麼莫非老師的這堂「故事的呼喚」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相信想要使福音朋友感受到神話語的真實,以及鼓勵老基督徒保持起初讀經時的那份愛慕,是許多牧者們的夢想。在這E世代,各種娛樂媒體競爭著信徒的眼目,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短暫,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許多解經資料上網就可搜尋,牧師不免失去以往解經解惑的優勢地位,在這文化變遷的衝擊下,牧者是必需做一些角色上的調整,才能有效地牧養E世代的信徒。

而這個秘訣就在於—開啟信徒想像力的運用,這也是上帝早已深植於人心的潛能。

填鴨式的教導引人厭煩,如果牧者能適時將他的角色,從聖經教師轉變為從旁引導的生活教練,鼓勵信徒主動地去探索聖經故事中的時代背景、想像故事場景、人物的心態和反應,這樣聖經人物才能跨越數千年的時空距離,成為有血有肉,可以被同理的活人。這也是為什麼歷代皇帝后妃電視劇的收視率會居高不下的原因,如果歷史故事呈現得好,活靈活現,就能挑起人心的共鳴,那麼人們不但不會厭倦還會為之著迷。

自以為想像力豐富的我,對改寫聖經故事原本是沒什麼興趣,我想選的是小說課,聖經裡的故事,劇情都已經揭曉,好像沒什麼可發揮的餘地,我修這堂課完全是因為喜歡莫非老師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相信上她的課多少對寫作都有些幫助。想不到上了這課,發覺寫聖經故事就像寫歷史小說一樣,為了寫得有根有據,整個人會主動地鑽研起聖經來。

例如這次我們寫血漏婦人摸耶穌的故事,查了舊約才知道血漏這病雖然現在看來,並不是傳染病,但在當時血漏患者的社會地位上卻同等於大麻瘋,必須遠離親友,自己住在城外,也不能進聖殿禱告,感覺上彷彿被神人所共棄。

有個同學提到,十二年的血漏,那股終年不散的血腥味,一定非常引人注意。說的也是,那時不像現在扭開水龍頭就有嘩啦的自來水,洗澡極不方便,我彷彿都聞到可那婦人的臭味,深深體會她被人嫌惡的可憐。這就是集體發揮想像力的好處,大家同寫一個故事,卻因彼此的想像力,豐富也立體地呈現了整個場景,讓我們彷彿穿越時光隧道,身歷其境。

這堂課中有個課堂作業是莫非老師挑一段聖經故事,全班分三種人物的角度來重寫其中的故事,同學們經過一晚的挑燈夜戰,第二天一一分享所寫的故事。這真是讓我被同學的想像力所驚豔,不禁讚歎神所賜給人想像力這個奇妙的禮物,同一個故事,在各人不同的角度與風格中,古老的故事變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

許多同學為了不脫離聖經的真實性,上網對地理、歷史、風俗習慣做了研究,有人翻遍新舊約尋找相關經文,有人加入父女情深或久病無親情等內心戲的描寫,有的人寫景敘事顯出中文底子的深厚,有的人寫得鄉土鮮活,有莫言小說的風格。在屢屢叫好的聲中,大家都覺得主日學要是這樣上,一定叫好又叫座,更可能「寫而優則演」,改編成一幕幕的舞台劇小品,主日學邊演邊學,印象深刻,絕不會有人打瞌睡。

課堂中還有一個讓我獲益良多的練習是,莫非老師舉了聖經中一段經文為例,讓我們按時間先後次序,列出故事中的重要發展情節,然後按照敘述者的角度來編排情節演出的順序,這樣故事大綱也就成型了。所以擔心自己不會寫故事的人請放心,莫非老師的特色就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寫作是有步驟可循的,雖是運用想像力,卻不是天馬行空讓人不知從何下筆。在這其中,我也稍微了解寫小說大綱的概念,如果觸類旁通,這些原理可以運用到寫歷史小說上去。

耶穌所說第一且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在盡意與盡力這部份,基督徒是不遺餘力地願意獻上自己的智力和體力,但在盡心盡性這部份,恐怕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因為在華人教育中,普遍重數理而輕文史,這樣教育制度下培養出來的精英,自然左腦比右腦發達,想像力和創意這部份就顯得後天失調。

我們的創意和想像力本是神所賜的才能,理所當然要被神來使用,如果能經過適當的鼓勵和訓練,必能在世上充份發揮作光作鹽的果效。盼望將來會有更多愛神、又熟悉聖經真理的基督徒,能躍入創作的泉源,寫出精彩又生動的聖經故事,不讓世俗媒體專美於前將聖經故事改編得面目全非,能盡心盡力地重現聖經故事觸動人心的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