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於我何干?

那年春天我18歲,大一下開學前,坐上國光號大巴士北上返校。

也許因為身著白衫黑裙,稚氣未脫的我,看起來還像個高中生,因此鄰座的陌生叔叔在車行不久便主動攀談:「你讀過瓊瑤的小說嗎?」

他跟瓊瑤電影裡的男主角一樣好看,只是老一點,有著超年齡的滄桑,問話的時候更是一臉嚴肅。我搖搖頭,覺得此人非常的唐突,隨便就跟女生講話,讓人有點不自在。

那時候瓊瑤的小說和電影非常流行,《菟絲花》《庭院深深》《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電影裡每一個女主角都不食人間煙火,月朦朧、眼朦朧;美得像從國畫裡走出來的仕女。

高三時,雖然要準備大專聯考,同學之間誰有西洋文學或好看的小說,還是會在桌子底下傳來傳去。
「你的女兒好用功喔,」對面豆漿店的老闆娘,常常當我的面跟媽媽說:「半眠起來還看到她房間燈火通明,讀書讀好晚啊!」
我只有心虛地笑一笑,如果有熬夜的話,絕對是因為隔一天「課外書」要還給同學,不加把勁兒讀完不行。

那個時候我們都很窮,沒有閒錢買言情小說。可是瓊瑤的電影卻是看過的。唯美的悲劇,賺了我和同學不少的眼淚。

「沒有就好,以後也不要好奇她的書。反正不要碰她的書就是了,」陌生叔叔說:「看了以後就中毒!」他的話單向輸送,我也不敢問為什麼。所以沈默了一會:「一個高中生,我好朋友的女兒,好端端的一個孩子,就是看了瓊瑤的書,中毒太深,竟然模仿書裏的女主角,自殺了⋯」
「喔!」
當時聽了只是嚇一跳,彷彿電視新聞變成現場直播——原來真的有人有血有肉地經歷過。可能也真的「嚇很大」,到今天還可以從記憶深處叫出來。
現在回想起來,瓊瑤「以愛情為宗教的宿命觀」的確容易把愛幻想的女學生帶入死胡同裡。而⋯這個人為什麼義憤填膺地對著一個陌生人說那件事呢?

他⋯應該是個有故事的人吧?背後可能有更多的痛⋯⋯?

三四十年前的事,若不是回憶書寫營的引領,沉埋於記憶角落的「奈米」往事,也許不會浮現。

我沒有資格批評瓊瑤的小說。但身為基督徒作者,女學生因受小說影響而自殺的事件,對自己應該是個警鐘。

如果說一支筆可以興國、亡國;可以殺人、救人。作者手上的筆就有千鈞重!下筆焉能不慎?!

玉珍(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