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餅二魚好滋味──微寫作的時代,你我來上菜

滋恩

自媒體的時代,就是微寫作的時代──人手一機、隨時收發信息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在網路訊息席捲如浪的世代裡,你無法滴水不沾。
創文2017年的北美文字營,開發了一門新課:W140「微寫作書寫營」,是有史以來最多學生報名的一門課。這說明了在人手一機的時代裡,我們都切切體會到網路宣教的急迫性,我們期望,自己縱使不是「文人」,卻一樣可以利用文字在網路上,無遠弗屆地傳達真理訊息與福音見證。大使命的禾場,已經擴展到了網路世界。我們傳福音的方式,也已從街頭發單張、教會辦佈道會,拓展至網路上一對一的個人談道,或是福音粉絲頁的經營。
現代人不耐煩讀長篇大論,每天的短訊息又多如過江之鯽──如何讓你我的訊息「吸睛」,或者轉發給朋友時不給隨手扔進垃圾桶,你我的文字,必須是那尾可以越過龍門的鯉魚。
「微寫作」或許是網路時代崛起後新興的詞彙;但它的概念,卻是其來有自。從唐詩宋詞到現今的新詩、極短篇,用少少的字數來說大大的故事、利用短短幾步路的距離引導讀者進入別有洞天的桃花源──微寫作的格局或許不龐大,但它所架構出來的氣勢卻一樣可以恢弘磅薄;蘇東坡曾在《稼說》一文中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個概念,其實也適用於微寫作的操練中。
字數少,不代表沒有深度。精煉過的文字,其純度與「後勁」往往更勝於長篇大論。若想要在微寫作的領域上贏得話語權,成為光與鹽,就必須願意學習其技巧與精髓。學習將葡萄榨汁、淬取精華、讓濃縮的汁液沉澱、發酵,成為芬芳醉人的美酒。
教會中利用網路平台來傳福音、連結團契,分享資源的腳步不算緩慢。算算每人手機裡的群組,哪個不是每天至少都會收到三四則經文轉載或是「哈利路亞」、「感謝主」的貼圖?只是,若缺少文案力、缺乏基本的寫作技巧與裝備,不了解這時代的脈動、沒有與非信主讀者對話的語言,只是不斷地轉載、大量地節錄聖經文、或是動輒使用只有教會人士才看得懂得「屬靈行話」,一股腦兒地「置入行銷」在各樣社交平台上,如何能達到勸誡、教導人,並把他們引到神面前的目的呢?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昔日的宣教士,在踏上異域傳福音時,除了領受異象使命、接受神學裝備之外,也下了功夫去學習當地的語言、了解當地文化習俗,以期在未得之民有效地將福音傳揚開來,在地生根發芽──現今世代的你我,都可以是網路宣教士。當我們面對茫茫網路時,是害怕被洪水猛獸般的訊息吞沒,進而退而避之?還是視其為急待收割的禾場,磨刀霍霍,準備收穫帶著禾捆而回?
「不要用你以前當年輕人的經驗去想現在的年輕人,這想法會很老。」、「專業來自了解,更好的專業來自體諒。」──這是《文案力》一書作者盧建彰的說法,這位作者或許不是基督徒,但他對文案、微寫作的深刻體會,卻值得成為我們利用文字傳揚真理的借鏡。「下筆讀者意」,莫非老師常鼓勵學生,「為你的讀者禱告」,文字就是我們通往人心的橋樑。
課堂中我們曾以「一根手指」來練習臉書貼文:手指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熟悉不過的事物了;但也因為太習慣它的存在,我們似乎已經忘了它也有「亮點」,也可以有故事。一根手指,經過細細觀察後,勾起了我們許多的回憶、帶出了很多被遺忘的往事,也延伸出了無限遐想。其實,有時候微寫作之於我們也是如此──因為太習慣一機在手、太習慣收發資訊、太習慣貼文轉載,以致我們忘記了文字可以是神所賜的禮物、一項利器,是我們在這世代中發揮影響力的媒介。因為太習慣引用聖經文、開口閉口哈利路亞,以致我們忘記了,我們習以為常的語言,對未得之民來說,是需要解讀的密碼。
微寫作的時代,你我不缺席。小小有小小的可愛──哪怕我們手中只有五餅二魚,也可以成為「開胃小菜」,讓讀者開胃,進而樂意品嘗主恩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