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00小说营课后回响

钭江明

收到《你是我最甜蜜的负担》这个作业题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凭空构建一个故事就像建一个空中楼阁,好像是从哪里开头都可以,但实际上却是从哪里开头都没有着落。最后只好把以前为女儿写的一个感觉主题接近的寓言故事填够字数算成交作业。

《小说创作营》这堂课对我来讲,第一个帮助就是学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有条不紊地搭建起一个故事来。如何体验、观察以至“消费”身边的人物,将他们通过巧妙的“变性”、增龄减龄,变成小说中的人;如何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开列人物的清单;如何围绕人物展开想象,确定叙述次序与策略,等等等等。过去感觉写小说没有章法,漫无边际,而现在就像是在雾中行走时从莫非老师那递过来的一根绳,我可以沿着这根绳索走到终点。

第二点,我最大的收获是莫非老师关于“故事神学”的介绍。“塞尚的一粒苹果,要比Hoffman的耶稣画像,更具终极真实的临在感。”Paul Tillich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
不少基督徒创作者在创作故事时,总是有心理负担,觉得一定要在故事里加进去具体的圣经人物、基督徒、基督教的具体符号。但也许不必有如此的心理压力,我们追求的故事意义是体现神的意思,但不一定非要加进去宗教元素。其实主耶稣基督讲的故事,浪子回头,不义的法官,园丁的工钱,如果单独拿出来让没有基督信仰背景的读者来看,都没有宗教的符号。但故事里面传达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福音的信息。
更重要的,“故事神学”还打开了我理解神的话语的又一扇窗户,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用故事来思考”,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与神的话语产生更多的呼应。“当神学演变愈来愈抽象、观念和系统化,便分开了思考和生活、信仰和实践、话语和话语的意义,使我们若要用心来相信我们唇所承认的,若非不可能,也很艰难。”Sallie McFague的这句话很大地启发了我。Willian J. Bausch所言的“系统神学诉求我们的理智,故事则诉求人心,甚至全人”;“系统神学是对基督故事发生后的反思,故事则是第一手的表述。”“逻辑是走向真理的一条途径,然而有限,故事的想像则是另外一条蹊径,是一条会让我们投入、惊扰,又感受到挑战的一条路。”等等这些我都有强烈的共鸣。
我过去有个模糊的感觉,就是我们光靠听道理是无法真正地行走在救恩的道路上。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可若不在生命中经历它,让这些道理真实地进入到我们的血液里,我们就无法真的懂。故事像是生命的高仿,我们在故事里尝试着进入到生命的经验里,去体味去感觉神的话语的力量。
如果有机会的话,很想就“故事神学”这个主题再深入学习。

除了从课程上的收获,通过参加营会,结识了不少属天路上的同伴。这是难能可贵的得着。越来越多的属灵同伴介入到我的生命中,我的生命的维度在丰富,在拓展。虽然个体的生命在一天天老去,可是与众人生命的连结却令我感到生命每一天都新过旧日。

说到将来最想写的故事,我还没有太想好。最眼前的计划是一个关于中国“黑窑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讲述一个少年被劫到黑窑成为奴工以后,如何一步步变成杀人的打手的黑暗故事。另一条线索讲述一个丢失孩子的父亲如何竭力寻回自己的孩子;人在地狱里如何挣扎一直是我在思考的主题。我们常说,人在死后会进入地狱,但我的想法是:实际上,没有上帝同在的地方就是地狱。天国与地狱之间没有灰色地带。一个人不是在地狱里面对魔鬼,身处没有救赎的黑暗;就是天国里与主同在,享受战斗之后的深沉的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