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更深的凝視

玉芳

那夜,是神聖之夜!
我們人手一燭,燭光在密閉教室裏閃閃發光,有如聖火般揭開創文文字營《點燃文字社群》的盛會!環顧四周心中有份敬畏,這是從各地而來、不相識的一群文字人,因著對文字的呼召、熱情與執著,付上代價來這裏學習。有好些人沒見過面,然而,透過創文雲端咖啡屋的連結,他們的名字與文字早已深印腦海。回想營會第一天早上,我們有如孩子玩配對遊戲般,萬分興奮地將人與名對上,互相為這面對面神聖時刻,尖叫歡呼握手擁抱,仿佛找回失散多年的家人般,場面激動感人。此刻,大家相聚一起為手中的筆,彼此祝福,何等的美呀。
那夜,也是數算恩典之夜!
會後,一些人漫步回宿舍。天空繁星閃爍,微風輕拂,大家似乎沉浸在各自的思緒中,空氣中散發一股安詳的靜默。我享受著這份寧靜,想像與一群文字人共走天路的美麗畫面。此時,創文同工小恩突然打破寂靜,轉頭問我:玉芳,記不記得2008年我們一起上蘇老師W100的課?」,後面還加一句你忘了嗎?」我猛點頭回應。
怎麽可能忘?那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年呀,至今印象還很深刻參加的都是喜歡寫、正在寫、或在編輯的一群遙不可及的文人」,惟獨我好像外太空飛來的異類,感覺特別不搭調。然而,因著「一車水故事」的激勵,開闊了視野,從此文字與我不再是平行兩條綫,而是一段交織著驚喜、掙扎、堅持、祝福的漫長信心之路。
這次參加微寫作」,來之前以爲是教人在微信裏如何有效溝通,來上課以後,才發現自己的狹隘。原來微型訊息寫作」,不是信息量或質的微小,而是表達的形式微型。所謂的「微」,從來就不代表作者只須花「微小」的功夫去下筆,反而是透過短小訊息帶出強大影響力。
說穿了,四天三夜的課程其實是創文一直强調「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的生活寫照。特別喜歡「把自己當活文案」的概念,即盧建彰《文案力》説的「你是生活總和,那就是你的信仰」、「就像任何一個品牌一樣,你應該試著讓自己有長文案,能夠被閲讀,值得被閲讀」,也是戴維·阿博特的理念「用你的生活賦予文案靈魂」。這是一種生活視野與態度,是由内而外的生命自然流露,更需要對人性有深層的洞察與認同。「真正的認同,是不出現認同的字眼,但能理解對方的難」説得多睿智呀。最近有機會服事一群90後的中國學生,他們在父母高期望及社會壓力與强大競爭下,個個對未來充滿迷茫、焦躁與不安。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事情,理解他們的難,是惟一能拉近彼此距離的關口,對我而言,身處不同文化、年齡及背景,要去同理去接納,並與他們同哀哭實屬不易,但若不學保羅「向什麽樣的人,就作什麽樣的人」,就無法進入他們的心靈世界,這可是一生不斷操練的功課啊。
另一個學習,是發展故事力。要對話,但要講的,不要講出來,要帶一點懸念,也是我最缺乏的,因自己比較是左腦思維,要如詩般的優雅來呈現show not tell,常有力道不足、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挫折感。盧建彰分享「邏輯讓你理清思緒,面對問題,但解決方案都還是得來自美學」,這道理如莫非老師説的「也許生命的答案是在聖經裏,但人的問題卻常在屬世文學裏,被更生動又深刻地呈現出來」一樣昭然若揭。期待自己對美更多更深的凝視,用心去生活去體驗,給生命中的美留一處空間與時間,而不是匆忙中驚鴻一瞥,昏沈沈地什麽都沒留下。貼臉書時,不單單只是分享近況,也可以更有條理、更有溫度,就算是家庭、旅行、食物照,都可以有故事可說。
今年創文營會十周年,奇妙的是,不同場合竟有不同人不約而同問起我怎麽與創文接軌,正覺不可思議之際,課堂中,老師又在呼喚「在文字路上,你想走到哪裏呢?」,宛如在對我說話,不免心頭一驚,正在細細琢磨探問中。最近讀莫非老師《二十年磨一劍》,裡面有一段話「回首,由學習攀爬大瀑布,至學吹笛、仿彼得不要看水上風大、放棄戰場上的紅玫瑰花,到用我的生命寫故事··有一條綫一直貫穿其中,那便是信靠、順服。」
沒錯,文字這條路,信靠、順服絕對少不了,期許自己還要有紀律、專注、并且活得優雅、從容、漂亮點,在人手一機的網路時代,隨時有立場可論述,如同盧建彰所言「要創造自己的節奏···不必永遠很厲害,只要在出手的時候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