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照自己的意思
「早上起床,雖然很辛苦,但想到很好玩的事情,就起來了。」這句話,隨著蘇文安老師所介紹的兒童故事書《起床啦,皇帝!》,已成為我每天的幫助。昨晚才寫好W100的「親子守則」作業,今天也有點兒賴床,但想到寫的喜樂,還是起床,試著把W100 和W220兩篇課後感言連起來。
2007年11月參加女同工團契退修會,高俐理姊妹親自介紹「神國資源文化實務營」。歸途中,嘉慧(Jane) 與我相約次年一同參加。不料,從歸家後到2008年8月,丈夫的左眼、右眼相繼動手術。因過程及復健都很複雜,讓我不放心獨自遠行。
2008年底及今年3月收到《神國雜誌》,把介紹營會的插頁,看了又看。7/8-19去賓州可以嗎?「主啊!在西岸有一個文字營,不是很好嗎?」
四月初,電郵詢問Jane的意願。次日一談之下,驚覺到不但時間、資源有限,我倆的中文程度都可能不夠。我愛文學但念理工。1973年到美國留學後,就很少寫中文,只有在1989年信主後寫了幾篇信主、生活、短宣和事奉的見證,刊登在教會的《家園》。不夠資格?但簡介說:「只要對文字事奉有興趣、願意學習」就可以上W100。
超過所求所想
遲遲不註冊,因為內心另有一個盼望,就是在六月陪姊姊過生日。再經過數週的禱告,終於決定與住東岸的弟弟,相約飛往德州。畢竟,父母早逝,姊弟三人聚少離多,已兩年不見! 5月20日買好機票,心安理得。
次日丈夫從教會回來,把一個信封遞給我:「你的。」奇怪!明明是寄給教會的信,為什麼說是我的?《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是誰?打開一看,目瞪口呆。滿眼是熟悉的課程代號、名稱、老師名字、合作機構。馬上把《神國雜誌》的資料拿出來對照,好像文字部份只是換了時間和地點而已?太奇妙了!
興高彩烈打開行事曆,差點昏倒!原來8月1日下午早已答應在某教會講「在愛中管教」。怎辦?丈夫把我的疑惑、興奮、失望看在心裏,也無能為力。晚上我電郵Jane:「我不能去賓州。不過今天收到好消息,8/1-8/8在南加州也有蘇、陳老師的課程,請上網查看。我時間有衝突,但你可考慮。」
與丈夫一同禱告,反覆思想。5月22日按單張上的電郵寄英文信給杜弟兄:「請問場地離機場有多遠?… 什麼時候必須到達?… 晚一天可以嗎?」他很快答覆:「離機場不遠,可以派人接你。8/1晚一點應該可以。」我再去信,但沒回音。我與另一教會的牧師相量,因弟兄姊妹分批遠行,又要安排小孩的照顧,講座很難改時間。
長週末後,不但杜弟兄回信,連陳惠琬老師也回信了:「…8/1是開幕禮,讓學員預備心學習,也有機會熟悉老師、其他同學、和環境。但你有特殊情況,晚到是可以的。…蘇牧師的課是非常豐富的大餐。遲來,你還是會很滿意。」喜出望外的我,趕快報名,5月27日就買好去羅省的機票。
我不能,但神能
1995年離開矽谷電腦軟體職場,順服神的帶領,預備在兒子上大學前多用時間與他建立親子關係。7月10日與丈夫同在長老家舉辦的「奉獻團契」,聽到蘇文峰牧師談文字事奉,心中很感動。他在《你也可以動筆》內頁用書名簽上勉勵。
除了孩子、家務和教會的事奉,同年九月還開始在神學院主修輔導;有讀不完的書、寫不完的作業。畢業後在教會擔任兒童傳道,也實習輔導、幾年後考執照、並創業。其間也曾參加2000年《宇宙光》在北加州舉辦的寫作營,印象最深的是陳惠琬老師分享她如何從小留學生,順服神的呼召,不厭其煩地靠查字典開始文字事奉。
2005年,兒子也大學畢業,我才開始寫Parenting ABC 的博客及文章,用電郵寄給讀者。用英文寫,因為早已習慣;何況用蒙恬筆一字一字的寫中文,實在太花時間。後來因為常用普通話和廣東話提供講座,想多用中文寫作。每年都很渴望參加賓州的文字寫作營,學習基本動作,但一直事與願違。想不到,竟然有幸參加南加州的《創文》2009文字課程營會。
心與筆的飛躍,文字培訓的心得
W100的課程從頭到尾都非常生動、精彩,深入淺出,讓我受益良多!蘇文安老師強調「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第一課,就用羊皮卷、Susan Boyle、蘇銅鐘和蘇謝守《至於我和我家》,以及「一車水的故事」提醒我們專心聽從天上的指揮官,鼓勵我們用文字見證小人物的大故事。
從基本動作入門,蘇老師藉著說故事、看電影、讀文章、抄寫文章、個人的停、看、聽、寫,以及集體改稿等方法來教導「七每運動」和「寫作十訣」,並操練我們。以下是一些個人的收穫點滴:
1. 在課堂上抄寫「仰望天空」,達成「眼到」、「手到」和「心到」。這文章豈非我曾經歷過的心境?曾拍照為記的一個場景?
2. 離開教室到處走動,把五官打開,作「停、看、聽」的操練,把觀察到的人事物寫下來。在默想中竟不斷湧出感受、聯想、體會和想像,寫滿了幾頁紙。
3. 讀「原鄉之旅」暸解如何經營「細節」。驚嘆:「摘下那標示著世界五大都市當下時刻的懷錶,關上全球通用的衛星無線手機,連同那從不離身的袖珍筆記型電腦,全塞進床下那只年齡比我還大的樟木箱裏。」
4. 不但要「說」,還要「演」。譬如把「教會最近情況很不好,很冷淡退後。」改寫成「教會從前有160人,後來降到30人,現今只剩五、六人。長執與牧師常常吵架。」
別出心裁的編輯座談會
從W100結業而直修W220,本覺不配。但註冊時有一個感動,好不容易才參加,一定要把握機會。在學習文字創作後,換個編輯的角度,來了解期刊與書籍的企劃、文編、美編過程,想必對重點的認識和內化,及日後投稿「正中紅心」的可能性,大有幫助!
蘇老師強調不但要「說」,還要「演」。(Show, rather than tell.) W220的第一堂課,他就邀請了一群資深編輯:《海外校園》及《舉目》的蘇文峰,《恩福》的劉良淑,《傳揚》的莊光梓,加上《真愛》及《神國》的蘇文安,現身說法,按著蘇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分享個人的心路歷程。
文字事工前輩的分享,讓我重溫在W100所學的。譬如,他們介紹所編輯的刊物,就是複習4W和 James Engle’s Scale。他們第一次作編輯的經歷,際遇不一樣,但有需要,有神呼召,他們就順從天上的指揮官。
又譬如,蘇文峰自喻是八月上市的青澀蘋果,就是善用「語言圖像」的示範:「蘋果在九到十月才成熟,我從助理到全職事奉,最大的挑戰,就是跟前人比較。不如列祖,讓我自卑、焦燥。最大的喜樂,是發覺八月蘋果也有用途,可作果汁和蘋果派。不在意表現及成績如何,只要被神用,幫助有需要的人。」
文字事奉者的典範和團隊
每個編輯都強調團隊事奉的重要。編輯包括宏觀的策劃、看局勢、議題、讀者需要、思想刊物特性、針對性等等,也包括劉良淑比喻為「做裁縫、繡花」的細心寫稿、審稿、改稿。難怪莊光梓強調「不是一手編。這是心胸狹窄的調整。」
座談會講員分享事奉者品格的操練,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 文如其人,全人成長要學恩典。領受神的恩典,有恩情;對人有恩典,做有情人。
- 團隊事奉,不能單看事情,要體會同工,成立彼此關懷的生命團隊。
- 時間導向,經費的來源,常產生很大的壓力。調整心態,我們都是神的器皿,互相學習,彼此鼓勵。
- 工人先於工作。文字事工是針對人的工作,不是針對文字。編輯和創作寫作不同,要有目標、截止期限等。要有工作導向,更需要好的人際關係、團隊事奉。堅持到底,盡力而為,神就悅納。
以上分享,加上影響他們最深的人、事情和場景,「假若有機會重新再來」,和問題解答等,座談會為我們上了美好的一課。感謝神!讓一群大能子民、資深文字工作者願意作傳承的工作,分享他們的經歷、感受、想法和心願。無論是大廚、裁縫、園丁、導遊、教練或傳道者,他們都以身作則,活出基督的生命。
夢想成真、神的恩典夠用
感謝神!透過丈夫、老師和同工的擺上,使我夢想成真。特別感謝接機的弟兄和他那一位動手術後正在休養的妻子;還有領詩、帶靈修、送機、又跟進的德儀。很高興Jane也開車參加W100,我又認識了來自各地的新朋友。整個營會,是訓練、是培靈、是治療、也是團契。
最感動的是《創文》同工們的忠心事奉,願意代代相傳,讓基督得榮耀。蘇文安老師語重深長:「我師範大學畢業後,為何不一直教書?因為基督徒的老師少,全職事奉者更少,而全職文字事奉者更少。我如今只是順服神的呼召、目的、和恩賜。」
參加這次的營會,完全是神的恩典。事隔14年,《你也可以動筆》的內頁,已添上蘇文安牧師「你當然可以動筆」的勉勵。靠著主耶穌的恩典,我終於動筆了!回家後,第一週就投了生平頭兩篇在自己教會和職場外的稿子。當然非常感謝蘇老師,不厭其煩地看稿及修正。求神助我效法前人的榜樣,守住所信,完成所託,雖不完美,但求盡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