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創文》修W100和W220,從寫及編兩個角度學習寫作的基本動作。在營會中開始「七每」和「十訣」的操練,回家後便開始投稿。感謝蘇文安牧師在百忙中不厭其煩地看稿及修正,竟有幾篇稿子被雜誌報章刊登,喜出望外。
我對人間生老病死和悲歡離合特別敏感,加上常常與人接觸,深知每個人都有故事。今年修W210《你有故事我有筆》,學習採訪報導的原則與技巧,正中下懷。
第一天早上,蘇老師先讓我們讀幾篇短文和看一些短片,示範如何力求簡潔,用兩三千字可以寫某人的一生,或記一件事,透過經營跟主軸有關的細節,讓文章或劇本有說服力,「先感動自己,纔感動別人。」從事家庭婚姻輔導的我,對《什麼是真正的悔改》和《Fire Proof》兩部短片特別有感動,因為故事把人性的弱點,親密關係中的矛盾和衝突,描述得淋漓盡致。
午飯前我突發奇想:「若有機會,要採訪杜永浩弟兄,在他與陳惠琬老師的身上,學習夫妻事奉的功課。」午飯後稍遲回到教室。不料,蘇牧師和杜弟兄已被圍坐,正要開始示範採訪,叫我們從中學習問問題技巧、問題背後用意、現場氣氛、原則、內容,等等。採訪後由學員加問問題,再一同反省過程、分享觀察。
先演(show)後說(tell)纔知設計問題的「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遠而近」十二字秘訣,和很有效的四個採訪角度:
- 1. 階段:請被訪者把生活分成幾個明顯的階段,幫他思考有何轉折,分享感受。
- 2. 場景:問有沒有難忘的場景和氣氛,好讓採訪文章更有色彩。
- 3. 回顧檢討:問他對這條路有何反省。有什麼事不會再作﹖有什麼事會早一點作﹖
- 4. 建議:問他對將要進入這條路的人,有何具體的、有可行性的建議。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以上採訪的大原則,好像並不太難,我很興奮。忽然聽到老師問誰願意寫杜弟兄的採訪稿,我反射性地舉手,不致錯失良機。
老師教導如何進行採訪,包括預備(佔50%的時間)、面訪(30%)和寫稿(20%),細節非常詳盡,最難忘的是實際的操練:既有一對一的彼此採訪,練習找故事點、找主題;又分兩組採訪兩位嘉賓。小組各自選出主問者、追問者、接待者、記錄者和撰稿者等角色,一同預備實地面訪的問題,採訪後又一同分配工作及訂主題。在整個過程中,最可貴的就是同學間的互動:同心學習、分工合作、活學活用。
當然,老師還用很多精彩的文章、電影《小人物大英雄》、盧雲記錄片《回家》,等等,來啟發引導我們。印象猶深的是盧雲所用的「飛人與捕手」語言畫像和描述:「萊利飛人團…一個跳,一個抓,整體身子的運作,全心全意互相注視…成功在乎和諧共處。飛人只要飛,不要抓,單單依賴那有經驗的、坐在椅子上的捕手。」
感謝神。藉著《創文》同工和老師們的擺上,讓我們有幸學習成為文字事工的飛人。個人這次最大的收獲,就是有意識地把「採訪」融入日常生活和事奉中。謹記大原則,重溫觀察入微、善問問題的基本動作,對了解自己、了解別人都大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