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音樂事奉者,此次參加文字事奉培訓營,發覺兩者進深學習的過程有不少相似之處,特做一比較以資自勉。
(1) 寫作之前的第一要項是:誰在說,向誰說…先找定了對象是誰,再決定怎麼寫。音樂節目的選曲也總是先考慮觀眾是誰,選曲往往關係著音樂會成敗的大局。寫作人的勤記、勤跑、勤問,以及簡樸紀律有恆的生活形態,與音樂人的全力以赴,殷勤學習,有異曲同工之效。常人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貝多芬也說:「成功是九分努力,一分天分。」
(2) 寫作人強調聯想與想像的操練:在課程中也提示寫作藉多聼、多看、多觀察會大得益處;不但要「說」而且要「演」。例如看家族、兒時照片、電影、動畫短片、短劇錄音帶…等,只要有多樣感官的交融,就能刺激深刻的回憶與聯想。談到聯想力,在樂曲的演奏上也一樣不可或缺。雖然音樂是瞬間聽覺的產品,然而藉著旋律、節奏、和聲、大小聲以及快慢的變化,會帶給聼眾立體空間的聯想與想像;聯想也許起初是片面瞬間的,卻可以逐漸延伸到整段樂曲。音樂常喚起心底的「語言圖像」或是悲天憫人的心,或是雷霆萬鈞的震憾 ,讓空洞孤寂的心田,瞬間找到安慰與滋潤,也可以讓人展現耀眼的新生命。
(3) 寫作的操練強調對心說話,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音樂人的作曲作詞與演出,也必須不斷的揣摩整體樂章的主題,與每個段落的聯結。聽眾也由這種樂句間的緊扣思緒,來看到作曲家及演奏家的成熟與個性。因此不同演奏家的詮釋會帶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至於音樂的結束,往往是一種失落感,也可能是一種驚歎,留給聽眾千頭萬緒的回味;也許這也就是寫作的「留白」,留給讀者餘味無窮的想像空間吧!
當然寫作與樂曲表現當然亦有相異之處,例如:寫作是空間藝術,寫作人必須在文思文辭文意上不斷精益求精,才能一針見血,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而音樂是時間藝術,除百般練習與凝聚重點之外,也要有情緒的培養,才能在幾分鐘的當下感動人的思緖。因為除技巧的成熟外,在感動的當下,如何製造樂句的高潮點與漸進式的舖路,使演奏成為一去不回的珍珠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