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年的文字營裏有莫非老師開的新課“信仰故事書寫營﹕聖經故事如何說”, 我不禁欣喜得感謝讚美主的恩典,因爲這正是我最想學習的課程。
替教會寫聖誕節或各樣慶祝會的劇本已有多年,我一直覺得聖經是一本奧秘又有趣的書,裏面記載的許多事件雖然祇有短短幾節或幾章, 但故事後面還有故事,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揣摩當時說話者的心理,反應,表情和動作,將聖經的經節由弟兄姐妹表演出來,不但演出者對那幾節經文故事很難忘懷,觀衆也會對那些聖經内容印象特別深刻。常常在許多年後,當牧師剛好又講到同樣經文時,還會有教友提起當年我們的戯劇。寫聖經劇本和寫聖經故事一樣,最常碰到的難題就是如何讓尚未信主的朋友不覺得在説教,又讓基督徒不覺得不夠屬靈?如何拿捏吸引人與屬靈之間的尺度是我最大的困擾。我是帶著取經的心情來文字營的。
短短四天的課程讓我如入寶山,從星期六的“故事的呼喚”,“影響生命的聖經故事分享”,星期日的 “喚醒教會沉睡的巨人”,“如何醖釀扎實的聖經故事”,星期一的 “如何述説聖經故事”, “課堂作業練習”,到星期二的“開發你的故事語言”,每一堂課我都聽得如醉如癡,恨不得老師一直講下去不要下課。記得有人說 “興趣就是你作多久也不嫌累的事情”,我想我是真的對老師的課有興趣,否則不會一點都不想休息而且作了厚厚的一本筆記。
聖經故事像地圖與旅遊文學,地圖是聖經,旅遊文學是聖經故事,寫聖經小説是為了豐富一個故事,不是改變一個故事。傳遞信息的方法可以發揮想像力,但信息不能變。推理,同理心都是一種想像,願景是想像力激發出來的,想像讓我們創造,幫助我們擴大世界,認識世界,帶我們進入神的奧秘,想像力是自己對事情的投射,常常是自己生活經驗的反映。聖經經文像晚風裏吹來遙遠的笛聲,是有距離的,作者要把經文和生活拉近,當年經文跟現在生活有什麽相關?要聼經文在對你說什麽?對經文要學會問問題,要找好的解經書,要維護聖經的正確性,捍衛聖經的真實性,不要隨便使用心理學,心理層面需要聖經有寫,沒寫的地方可以想像,但揣測不能脫離經節所寫的。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是爲了傳遞 message 而 create一個作品,而是因爲他的 belief ,所以作品裏不知不覺就有message 傳給讀者。。。。。。。。。聆聽老師的講課,字字珠璣,每段話都讓我受益不盡。
在練習聖經故事書寫時, 老師叫大家把眼睛閉起來,她唸一段經節,經節裡有耶穌和門徒的對話, 老師叫我們逼想當時的情況, 在加利利海灘,耶穌叫彼得來跟從他, 走了不久, 又看到雅各和約翰在打魚,耶穌叫他們來跟從他, 聖經經節只有短短幾句, 但是將自身投入那時的情況,老師問﹕你們看到了什麼? 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有沒有風的聲音, 海浪的聲音? 天空是什麼顏色? 耶穌穿著什麼衣服, 門徒捕魚的動作, 心情?當耶穌叫他們來跟從, 他們的反應是什麼? 回答了什麼? 面部表情是什麼? 他們周遭的人覺得如何。。。。。。。。。。。老師問了一連串問題,我們仿彿身歷其境在兩千多年前的情境, 當老師叫大家張開眼睛分享剛剛的一大堆問題答案時, 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 我恍然大悟, 原來小說並沒有想像中的難, 小說是在訴說一個故事, 用作者的心, 作者的眼去看這件發生的事情。 當我們把上述所有問題都加進去時, 一篇小說已有雛形。 隨後再加入各種細節描繪以及作者的深入解讀, 例如透過人物作心理的分析,人物之間的互動,把情節曲折戲劇化,衝突化, 讓讀者摸不清接下來的發展等等,這些細節統統加上去,一篇數千字的小説唾手可得 。
“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 是創文培訓書苑的基本精神。所以營會雖然排滿和寫作有關的課程,但每天早上都有兩班同學的聯合崇拜與晨導靈修,包括講道和小組分享。“工人先於工作”這句話真是語重心長。文章是個人心聲的傳遞,心口不如一的作者,文筆也許動人,但沒法瞞讀者一輩子,就算能瞞人多時,但當真相被識破時, 其殺傷力更大,不但將過往寫作上的成就一筆勾銷,而且會讓更多人跌倒,寫世俗的文章況且如此,何況是屬神的文章, 沒有靈性的培養,栽培出來的文字事工,倒不如不栽培了。
聯合聚會上,老師放了一段小女孩筆下世界的錄影帶 “Lila”,讓我看了很受鼓舞。小女孩的世界五彩繽紛,有悲傷寂寞和快樂痛苦,世界不完美且殘缺不全, 但她瞇著一隻眼,用另外一眼來觀察,在所看到的人事物上加上自己的想像,創造出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也許更悲傷,也許更完美,不管如何,她用自己的筆賦予每個看到的景象另一種她想達到的境界和結果, 用一支筆和世界聯結,看出生命的顏色,修補世界的灰暗,使走過之處都能帶領讀者進入另一個故事裡。小女孩用畫畫創造世界,這就是藝術寫作的權威奧秘之處, 我們每個人手上都有一支筆, 但願也能用自己的想像力帶領讀者進入另一個被改造的世界。
這次文字營的主題是 “恩典的軌跡”,第一次小組時,大家分享恩典的圖像語言,有人說恩典像阿甘正傳裡的羽毛, 有人說像瀑布,像照相簿,像 一串珍珠,像空氣。。。我說恩典像一雙手, 可不是嗎? 營會裏,透過同工同學們的雙手,處處可見神的恩典向我們顯現。從星期六到滋恩家開始,就讓我見到好多傳遞神恩典的雙手,玲羽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帶我,滋恩和吳師母到營地,譙進 送我和牧師到機場,小JOE 辛苦的收齊書錢,杜弟兄忙著錄影,德儀準備野餐的點心。。。每一雙手都不停的忙著, 為了讓我們有一個舒適圓滿的學習,藉著每一雙手,神為我們預備了這麼美好的四天,將他的恩典滿滿得澆灌我們。
神的恩典數説不盡,感謝祂讓我有機會來參加文字營,更感謝祂讓莫非和蘇文安老師創辦這麽好的文字培訓書苑。莫非老師一直是我的 role model ,其寫作之路令我驚奇。 她高中畢業就隨著作外交工作的父親舉家遷移美國,唸會計和電腦的她,畢業後在公司當財務電腦方面的工作,而立之年時受到神的呼召,有感動要用文字事奉神,於是她辭掉工作,專心開始學習寫作,莫非在她的演講和文章裏常說她是“土法煉鋼”,一個高中就來美國的小留學生,生活在文化邊緣,沒有筆,沒有思考訓練,沒有熟練可以駕馭的中文語言,又沒有太多寫作經驗,有的只是來自神的真實呼召。中國人好像一直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藝術是天生的,寫作是天生的,畫畫舞蹈彈琴歌唱都是與生俱來,我們說一個人很有“天份”,“天賦異稟”,“天才”,很有“藝術細胞”。所以看到文章寫得很好的人, 我們也覺得是有寫作天份,不知道原來寫作是可以學習,可以下功夫的。
莫非除了大量閱讀書籍外, 還參加很多美國機構的寫作課和作家大會,她除了照顧一男一女外全時間的寫作,在她面對後山的書房, 書寫出一篇又一篇的好文, 出書數十本,參加過無數比賽, 得過許多散文小説獎。莫非老師的故事之所以深深吸引我主要的可能是我和莫非的背景非常類似, 兩人都是學商,也都在公司作數字的工作, 不同的是當她真的下定決心要往寫作路上走時, 就真的放下其它世俗的考量, 一心邁向她心中定下的目標。 而我總是手裡拿著,眼裡看著,心中有那麼一點負擔,也想用自己的筆來作神國裡更大一點的工作,但無法下定決心,至今仍在觀望,在門外徘徊。我和莫非是同年北一女的同學,雖然當年和她不認識,但親眼目睹一個學商的可以靠著努力寫出這麼多動人的散文書信小說,在文字的事奉上發揮這麼大的影響力, 實在給我很大的鼓舞。雖然自己仍然只有在羨慕景仰的階段, 但聆聽她講課總鼓舞著我,讓我抱著希望,但願有一天自己也可以靠努力從事文字事工。
很多人問我爲什麽千里迢迢從芝加哥來這兒參加文字營?我想除了仰慕莫非和蘇老師專業的訓練外,另一方面也是來渡假。在加州名人最愛倘佯渡假的馬里布 (Malibu) 海灘, 在海灘旁小丘上陪伯丹 (Pepperdine) 大學, 每天起床,從宿舍走到教室, 可以居高臨下看到就山丘下馬路邊的太平洋, 中午休息走到餐廳,下課走回宿舍,出門看到的是藍天白雲大海, 教室裡是精彩的寫作課, 這樣的營會讓人很有渡假的感覺. 營會不只有心靈的滋養, 還有物質上的享受.上萬平方米高挑寬敞的宿舍餐廳, 美味豐富的佳肴,除了漢堡熱狗薯條,蕃薯片,洋蔥圈, 皮薩,沙拉水果, 飲料咖啡牛奶是每天都有的以外,還有墨西哥,中式,美國等各樣主食,室內的座位近千,也可以選擇室外眺望太平洋的露天雅座。早晚餐在這兒看夕陽昇起西下, 簡直比坐遊輪還要享受。 我將這列入每年的必來之地, 除了寫作課吸引我外, 這也是我給自己的渡假時間。
四天的營會在依依不捨中結束,我入寶山滿載而歸,在我的日曆上, 已寫下明年的文字營時間,期待另一場文學信仰的饗宴很快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