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天梯的邀約

創文營會W100及W250學習心得

 

玉琢

          來這營會前,才讀了史蒂芬.金的On Writing,是他自傳式的寫作過程,以及給有心以文字為業的人一點忠告。他說上寫作課完全沒必要,課堂上往往只是彼此歌功頌德,或是發發文人牢騷,同病相憐罷了。意指若已是成功的作家了,還需要來上課嗎?他的結論是:「寫作只有兩個秘訣,就是多讀和多寫。」

          讀了這位大作家的「忠告」,讓我不禁懷疑,報這名對嗎?錢都繳了,還要求人家退費嗎?

仔細看看繳的錢,大部份是自己的吃住費用,真正的束脩之費不多。所以就抱著認識舊雨新知兼渡假的心情,來到久仰的南加美麗的馬里布海邊大學,暫歇日復一日的服事,換個環境來聽聽神的聲音。

想不到營會結束了,我卻不想回家了。這是第一次參加營會卻不會老想儘早回家的特例。倒不是美麗的風景及豐盛的伙食,叫我流連忘返,而是我感覺裏面的「靈人」甦醒了過來。我很想留在山上多想想,不想就此回到地面繁忙的塵囂中。

          早在二十年前,就曾上過華神基礎文字課W100的前身,當初是由蘇文峰和文安牧師授課,之後也養成了勤寫日記的習慣,算是很會抓緊生活片段加以記錄的人了。但幾天的營會下來,老師一次又一次重覆「七每十訣」的文字人「內功」要道,讓我重新省思自己對生活的觸角是否夠敏銳?如果要走上寫作的呼召裏,我必需全人都調整為一個寫作人的模式,才能成為神國的精兵。

「生活貴有滋味」,這話在我心裏縈繞。何曾幾時,生活和服事的忙碌,使我成為左腦發達的思想型人物,風花雪月的心情無暇駐足太久。

          課堂中幾次被老師要求去校園觀察,為了寫心得,拼命地「停、看、聽」還要寫筆記,我一直自問,我用心細細咀嚼出生活的滋味了嗎?夜間也要出去體會日夜的差異,一片月色交雜於割草機、飛機、汽車的隆隆聲中,望不見連天的碧海,只有腳下的月影陪伴我踏著上坡的腳步,想著李白的詩...,這一切對我是什麼滋味?什麼意義?如果我是個寫作的人,「生活貴有滋味」這句話,是否能成為我的骨髓?

我警惕自己每天不能渾渾噩噩地活了,要嚼出滋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要一一為它命名,賦予對我個人有意義的解釋,這樣才能唱出我自己版本的詩歌。

          看見文字前輩文安老師和莫非老師的生命,他們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在神的呼召上努力,為了培育神國寫手,寧可投資原本可用於創作的時間和精力,站在場邊作教練。如果說「雅各天梯」是創文的異象圖像,那我看見的他們,就是一面攀爬著天梯,同時又伸出一隻手來拉拔後輩的人。為了鼓勵更多的人,能有勇氣爬上這令人畏懼、通向未知雲端的文字天梯,他們寧可放棄自己能爬得更高更快的機會。如果不是從天上來的使命,誰能放得下文人爭競相輕的習性,將幫助別人成功當做是自己的成功呢?

          在家庭故事營這堂課裏,學員要從幾個角度中選一個來講自己家庭的故事,每人有十分鐘短講時間。

當晚回寢室絞盡腦汁,故事是有,但得如何摘要成十分鐘?要有情節又不能太瑣碎失了重點?人生走了大半,稍微回憶都是十幾二十年的事,十分鐘怎能講得明白?還要有趣......? 第二天早上我就向總幹事尋索胃藥,下次決定自己帶一瓶來備用。不過別害怕,胃疼也不全然是交功課的壓力,也有部份原因是伙食太豐盛,撐著了。

          這每堂課兩三為同學十分鐘的輪流分享,卻是我收穫最多的地方。因為知道自己前晚的苦思不易,就更懂珍惜別人所分享的一點一滴。家庭故事都是自己親身走過、有血有淚的真實,或許有些人還在整理剪不斷的思緒中,有些人還在思索所感受到的微小幸福是否合適結尾用,但可確信的是,每個人都想幫助別人寫好他的故事。

分享完,從同學的即席回應中,馬上可以知道自己的故事,哪裏最感人?哪裏需要更多解釋?哪裏容易引發爭議?要小心處理...,最後加上文安老師資深編輯的忠告。以前也曾在教會中分享過自己的見證,但以寫作的角度來分享,之後還要寫成課後作業,的確是極具挑戰性,也是最好玩、收穫最大的課堂活動。

我很願意明年再來參加,和主內的文友相聚。不是為了美食美景,其實若關我在大旅館裏,粗茶淡飯,我也一樣願意來。

          我也自問是什麼吸引我願意再來?—— 是同工間合睦合作的氣氛嗎?是看到老師同工間,彼此討論回應課程內容的熱絡嗎?是在宿舍裏,講師同工兼室友們的深夜交談嗎?是一直被追問,「你來的期望是什麼?有無收穫?希望將來有什麼改進?」使我能暢所欲言又感覺全然被接納嗎?這些細節一一掀起觸動......。

          來營會之前,我看到史蒂芬. 金在YouTube上的演說,動輒三、四十萬人的點閱率,觀眾席裏擠滿來自世界各地的慕名者,其中多數是滿懷作家夢的大小作家。既然都是作家為何還要這麼尊崇史蒂芬.金、還要作夢呢?因為史蒂芬的名聲及暢銷量,是所有作家的成功大夢,若能寫到像他一樣,就此生無撼了。

  但我在營會中,接觸到另一個觀點:如果基督徒在寫作的旅程上,能以「合神心意」為標竿,確實能避免走上追求世界榮華虛名的險路。

唯有認清神是一切恩賜的源頭,寫作不過是忠於所託,才不會將作品成敗與自我認同混淆在一起,才不會老是腰纏神給的千兩銀子,患得患失、又重又累,以至於舉步蹣跚,還深怕人不知道自己有幾兩銀子而看輕了自己。

          神所呼召的道路,必與世人的道路迥然有別。史蒂芬所看見寫作的終極是,文字技巧的成熟就是成功,被編輯、大眾所歡迎就是成功。如果寫作的目的僅止於此,或許真能靠著「多讀多寫」而達到,不需要什麼寫作營。但神要聽見祂呼召又有相同使命的人聚在一起,祂要我們一同看見天國的藍圖,不在個人的功成名就,祂要我們聚水為川為河,向世界遼闊的大海發出自己的聲音。

          莫非老師曾寫道,「我的『份』便是在曠野裏呼喊,尋求更多可以為神得著的好筆」。我聽見了她的呼喊,更覺得她是那修直主道的人。我文字的呼召雖是直接來自於神,她所寫的書,《創作,一種屬靈的經歷》,卻修直了我內心在文字事奉上的崎嶇。我已經預備擰乾我的兩滴小水,投入神國的江河,且讓我站在文字事奉的天梯下,對上頭的前輩喊道:「教練,我來啦!」

 

 

 

對老師修稿幾點回應:

老師改稿很用心,學生被改__心?

答案一:很扎心。

雖然被改的是小地方,又有很鼓勵人的評語。但是起初一看還是嚇一跳,如果修改之處是紅筆就是滿江紅了,由此可知我以前的國文老師太不用心?

答案二:很放心。

看到有錯別字被改,標點符號被改,好像有第三隻眼睛來幫忙校稿,立場中立,這樣文章會更具可讀性。

答案三:激發上進心。

被改後上網查辭典,苦思最佳題目......。發現自己已經很龜毛了,出文前已修改幾次,結果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會被改......,所以我一定要再發奮圖強。         

答案四:磨耐心。

這次修課連同課前作業,共有三篇文章被改。漸漸習慣與編輯(老師)互動,耐心增添不少,看來我要早早學會將改稿修稿當飯吃,才是寫作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答案五:以上皆是。

第五個答案好像有點濫竽充數—— 因為老師說要寫回應五點嘛!

其實非常感謝老師們創文課程設計的用心,有課前課後功課,還指派班長定期追討,使我們不至於光聽不練,眼高手低。

更佳答案:「老師改稿很用心,學生被改感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