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夏天對我和我的家來說都是新鮮又刺激的一個季節。”新鮮”是關於我們從住了六年的小公寓搬進了1/3 acre的小莊園。刺激的事則是在七月十四日送走了第一對來新家長住的客人,而八月初則是下一批遠道而來的家人探訪,在這當中仍給自己放五天假來「創文」享受學習的豐盛,我想這樣的經驗會使我畢生難忘。果然不出我所料,即時抓住這場充滿上帝心意的生命饗宴,讓我對移民來美國的主要目標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這使我聯想到「聖經故事如何說」的課堂作業,那個血漏的婦人奮力地擠向耶穌,只求摸到主身上的一角。自己也好像在生活變遷的壓力之下奮力地跑到創文的營會之中要看見主,要經歷祂……
能夠完成課前作業來上課是主的恩典,生活的壓力幾乎讓我無法沉澱下來,還好抓住了耶穌衣裳的墜子,在創文同工和家人的代禱之下,一個安靜整理自己心情的下午終於可以生出”失落中見曙光”王上19章聖經故事的重述作業。
為什麼選擇以利亞的故事?是因為正在合唱團中練唱一齣以「以利亞」的故事為腳本的神劇,其中的音樂場景深深活化了這個既古老又真實的故事。
當我在上莫非老師的「聖經故事如何說」時我領悟到一個奇妙的道理,這個藝術文化寶盒裡有著三樣特別珍貴的寶物,一、是文字,二、是美工,三、是音樂。重要的是,美工為圖像,音樂則是聞聲不見影的藏鏡人,全要靠排行老大的”文字”來表述、來澄清, 才能使這藝術三寶各就各位,不在塵世中胡亂遊蕩,欺矇世人。
孟德爾頌筆下的「以利亞」神劇正是他對「以利亞」這個人物的「聖經故事如何說」。他用音符、歌詞、樂器的配置來書寫來活化這個古老的故事。當我寫作「血漏婦人」的課堂作業時竟然帶給我以上的聯想,豈不奇妙!
莫非老師在上課前用聖依納爵的默想來鍛鍊我們的想像細胞,當閉上眼睛之後聖經故事的圖像即刻立體起來,自己好像坐了時光機倒溯至耶穌的身旁,看祂看到的,聞到海風的味道,聽到風浪的聲音,感受到聖經中的生命……那些喜悅、掙扎、懷疑、切慕、榮耀……一下子都活現起來了。耶穌似乎不再遙遠,祂,就在身邊。
處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如何向這個充滿現代科技和社會亂象的世代述說上帝的故事呢?如何不隨意的加油添醋而又能深刻的展現真理呢?對聖經的熟悉度,正確的神學觀及理性的邏輯思考仍是「聖經故事如何說」的重要基石,在這些又硬又重的磐石上開始種植文化面的花草樹木是華人教會當務之急的任務。課堂上說:聖經故事邀請人把故事”活回來”!文字是基督徒手上的一支利器,每一位願意以生命委身服事的主內肢體都需要磨亮這把劍。當教會忙著外展佈道的同時,我們在弟兄姐妹的生命文化面裡到底耕耘了什麼?
喜見教會牧長同工一起來上這堂課,聖經故事的文化面耕耘首要喚醒牧長們的回應,他們已經練得一身神學架構的好功夫在這多變、多樣、多元的二十一世紀,我們豈不應靠著聖靈的大能,搖身一變成為文化沙龍的蒙面女郎,手裡揮動著真理閃亮的金絲手帕向迷途的羊兒唱出歸家的歌嗎!
今年秋天起我們全家要再次進入查經班的事奉,家搬完了,到創文得到了上帝所賞賜的「聖經故事如何說」的尚方寶劍。這支文化寶劍要乘載著呼召、負擔,在火煉的陶磨裡給黑暗致命的一擊,就像血漏婦人在觸摸耶穌衣襟的那一剎那,源頭就乾了。
讓我們不再把”故事”只定位於小朋友的中間,這堂「聖經故事如何說」會引領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進入聖經並深刻體會真理,這是信仰歷程中既新鮮又刺激的嶄新體驗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