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呼唤

朱妙卿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創文活動。許多推薦的人都說好,百聞不如一見,我帶著好玩好奇好學的心情而來。想著老遠跑一趟,就跟每個聯絡過的人都誠懇談一會,就把每個老師的課都認真上一回。我放空自己,帶上所有感官天線,準備接收屬於個人的觀察所得。於是,不帶任何期待而來,結果,竟是滿載驚喜而歸。
如果有機會選課,聖經故事書寫肯定不是我的首選,因為我一直不曾好好把聖經從頭到尾讀一遍。對我而言,聖經像一本“有字天書”;每個字都淺顯易懂,書中的深意卻不甚明白。特別是那些繁文縟節和讀不懂的律法書,先知書,啟示錄。加上,時空的距離讓我感覺遙遠,文化中的父權令我敬而遠之;常常讀不下,乾脆就放棄。但我會參加成人主日學和BSF(Bible Study Fellowship),至少跟著團體研讀一回,也算對自己有個交代;每當號稱自己是個基督徒時,就不會感到太心虛。
早在一個多月前,我就交了課前作業。第一次與莫非老師交手,得到的是非常認真誠懇的批評。理性上絕對同意她的一針見血,感性上難掩受挫而抗拒。雖然依然自覺不夠格修這門課,還是花了幾天時間修改,並決定親自來會會這位不多廢話的老師。
課堂上,精心設計的講義,能說善演(show & tell)的老師,帶著我們實際操練如何進入聖經故事。原來閱讀聖經是藉由進入故事去經歷生命,不是從字裡行間拿出教條來訓誡人的。這樣閱讀聖經故事可就印象深刻而且有趣多了。我讀書的熱情被點燃了。
老師選擇許多經文和聖經故事佳作為範本。用一連串開放式問句,針對故事主題,人物特性,行為動機,事件發生的天、時、地、人、文化背景,讓我們感同身受的將自己投射在故事角色與情節中。老師接著跳出故事,用理性脈絡的鋪陳,一一為我們講解分析何謂順序、倒敘、和起承轉合的寫作技巧。老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以看出老師備課之細膩與用心,和毫不藏私的傾囊相授之情。同學們也都以真誠熱烈開放的討論分享來回應。雖然才認識幾天,大家仿佛結識了許多年。
上課到最後一晚,老師驗收成果的時候到了。老師取血漏婦人那段經文,找出其中三個角色,讓我們以抽籤方式決定代表人物,然後以此人物為中心說故事。血漏婦人的故事我耳熟能詳,管會堂的女兒也有點印象。但不記得這段經文到底是自己匆匆讀過,還是在牧師講道中昏昏聽過。總之,當“知道”這兩個故事是被交叉相提並論時,我編故事的想象力一時像脫韁的野馬,竟以為玄機是在血漏婦人與管會堂女兒的血緣關係上,當場違背剛剛學習到的:聖經故事只能賦予色彩,不能改變改編的原則。結果我抽到睚魯。一開始,我還念不出這主人翁的名字呢。我把經文前前後後仔仔細細捧讀了好多回。幾個小時過去,不知如何下筆。書到用時方恨少。管會堂的究竟是什麼職位?每日工作中的例行公事是什麼?上網查了半天也沒找到答案。搞到三更半夜,只能胡亂拼湊。滿腦漿糊,這顆腦袋再不睡也不能管什麼用了。第二天一早五點多被吵醒,腦中忽然閃過“地上的財寳”和“愛不釋手”。對了,就在睚魯和女兒的親密關係上多著墨,有如膠似漆的情誼,女兒的死才會撕心裂肺的痛。點子是有了,可父女互動是我所沒有的經驗。我只能趁著想像的翅膀去搜索為父的心。這作業的難產、完成、與分享,將我的寫作意願和屬靈信心往前推了一大步,也同時讓我看清自己故事素材的嚴重匱乏。這實在是此行最寶貴的意外厚禮。
一個多禮拜的營會早已結束。我十分慶幸來參加學習並認識團隊;不只當場受益良多,還連結上一群真性情的良師益友互聯網。大家隨時加油打氣鼓舞,卻沒有窒息的感覺。滿懷感激感謝感恩,我慢慢品茗這種純享受不想逃、踏踏實實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