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像我这般“老”得不能再坐过山车,却还想经历那份刺激,上莫非老师的课实在是不二之选,圣经故事书写便是其中的典型。
首先,是放松阶段。莫非老师会告诉你:我们目前所熟知传统三点式的讲道所形成的年代是识字时代,那个时代的特点是:文化知识掌握在少数精英阶层手中,人民大众还处于文盲阶段,故而崇拜权威,认为故事不重要,理论、推理至上。而我们现在处于的后识字广播和电子传播时代是一个资讯爆炸的年代,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主动参与和经历,喜欢使用声、光、影多媒体作为资讯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后识字时代的人强调个人经验,并习惯于参与解释权。比如说,就像学做饭,当代人希望能和老师在一个厨房里,拿着锅铲,在亲手尝试中学习,而不是坐在课堂上,拿着笔,记下蛋白质如何受热固化。应用在教会中,当牧师将圣经中的记载抽象出来,推理成三个要点时,如果你觉得无聊之极,困不可当,你不用责怪自己不够敬虔,更不必为之拼命认罪,你只是不属于他们那个年代,不够老罢了。当我在课中学到这点时,觉得多年来压在心头的重担一下子得到了释放,顿时百体通畅,清亮无比。“我还年轻,可以放心睡了!”
放松之后便是心情愉悦的环节了——圣经故事的范文赏析,莫非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赏鉴历年来圣经体裁文学创作的获奖作品。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感觉圣经从黑白变为彩色,平面变为立体,每个人物都从书里走出来,喘着气,活生生地站在你我眼前。而我们也穿越时空,来到了他们中间,与他们一起欢喜快乐,一起忧伤愁苦,一起为自己的罪受耶和华的责打,又一起蒙祂恩典的救拔,一起祷告,一起敬拜,一起哭,一起笑。上帝那双看不见的手从未如此地清晰,而自己的心也从未如此地敬畏、尊崇祂。
快乐之后便是惊险刺激环节了。感叹完作者文笔的细腻、生动,以及圣经故事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后,莫非老师开始引导我们寻找这些作品的不足之处,对话设计没有体现人物的区别、地理上的错误、气候上的出入、情节发展不合乎情理,前后矛盾,甚至神学观点上的错误........不知道是在打击作者,还是在打击我们。当大家兴致勃勃找了一堆错误后,突然意识到圣经故事书写原来这么难啊!
正当我们心情有点沉重时,莫非老师落井下石了。“一篇出色的圣经故事,除了具备正确的神学观点和高超的写作手法外,还要对涉及到人物的外表特征、成长背景、社会经验、心理、情绪波动等等做到准确的把握,除此之外还要研究故事发生的地理气候、文化服饰、社会结构、动植物等等。比如:列王记下中提到以赛亚用无花果饼治疗希西家的病,现代科学发现当无花果成熟时,果实内会生成一种名叫‘补骨脂素’的化学成分,可以用来抑制皮肤性的恶性肿瘤。”
“补骨脂素”!写圣经故事还要知道“补骨脂素”?!于是乎,我们的心也随着“补骨脂素”沉到了谷底。圣经故事写作,此事甚难,谁能做呢?面对我们的疑虑,莫非老师宣布,“大家可以试着运用以上原则,将这段经文改写为圣经故事。其中四个人物,大家抽签决定从哪个人物的角度写,明天朗读,彼此鉴赏!”
“晴天霹雳啊!不仅要写,而且还要念!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然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明天的太阳还是会升起来的,赶紧写吧,抓紧点,或许晚上还有机会睡个觉。于是,调动十二分的精神,熟悉经文,研究解经资料,查地理、时代、风俗背景,构思,再查资料,编写,再查资料,重写,再查资料........整整七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分享的时候到了,不知是大家天赋异禀,平日里都隐藏太深,还是我们绝望中的呼求得蒙垂听,又或者是任何一块不起眼的石墨在高压之下都可以变成璀璨的钻石,同一段经文,12个不同的角度,居然可以篇篇写得如此精彩!
然后,我们的“莫非”号过山车就结束了。
回顾整个课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想体验“盡心、盡性、盡力、盡意去愛主你的神”,那就参加圣经故事书写营,因为每篇故事都是作者竭尽所能心血的结晶;如果想体验“爱人如己”,那也参加圣经故事书写营,因为每个能感动自己的故事才会感动别人;如果真的爱那些讲道中深度睡眠的信徒,也请参加圣经故事书写营,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么精彩的故事中睡着。另外的感受就是:莫非老师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也不知怎么着,就把我们都压成钻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