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前對網路生態一無所知,像是大海中的一尾小魚,在洶湧的洋流中不由自主的浮沈,不知身在何處, 也不解身旁瞬息萬變的景象 , 這堂課把我提到水面上, 有了俯瞰大局的視角,雖然不求百戰百勝,但至少知己知彼。
本以為「微寫作」就是「網路寫作」,上了課才知道「微」還有另一層含意:微小,亦即簡短。舉凡勵志名言﹑廣告文案﹑書名﹑書封面的文案﹑電影電視劇名字﹑海報設計﹑新聞標題﹑卡片﹑留言﹑回應等等都在微寫作的範疇之內。因為訊息短小,文字就需精簡扼要,讓人能「見微知著」。
這個定義大大開啟了我的雙眼,開始注意四周無所不在的「微文字」:文句中的亮點為何?是採用那個關係層面的語氣?是否用你和我對話的方式?訴求的是讀者的哪個欲望?文字和圖片如何結合?好像到處都有豐富的教材刺激我思考,尤其注意的是作者是否「體貼讀者意」,這是寫作能否成功的關鍵。
盧建彰在《文案力》中對體貼讀者意有深入的見解:「認同感永遠是該說的第一句話,爭取到了對方的認同,才有機會爭取到對方的耳朵,才有機會往下說。」 「真正的認同, 是不出現認同的字眼,但能理解對方的難。」 要能理解讀者/聽者的難,首先要有顆謙卑的心,願意放下假設和偏見去瞭解他們的需要。
日本作家Daigo歸納出人性的基本需求不外乎健康,夢想,人際關係和金錢。莫非老師說,「找到不同年齡讀者的關心處,指認那個生命階段的煩惱,提出信仰的出路,就可帶領他們去找十字架」。是啊,傳福音似乎就這麼簡單! 但再引句老師的話,「不是你說什麼, 而是你怎麼說」。要避免「福音暴力」和王倩倩老師說的「喃喃自語」,一廂情願沒有經過包裝的傳福音方式,已很難被這個時代接受。
進入網路世代,要成功的為主發聲,勢必得瞭解身處的網路生態。這堂課解說了微時代寫作的特性:讀者不再是被動閱讀,而是主動書寫,並且不斷互動;專家獨擅勝場的時代已過去,草根作者崛起。我第一次對博客文有全面的瞭解─定義和內容,可寫的主題,回應的頻率,如何建立讀者群等等,也初次正視自媒體可能有的強大顛覆力。
藉著老師推薦的微信公眾號如嚶鳴讀書會,詩意恩典,丹尼爾先生,風聞有你等等,我對國內基督徒作家的文字風格,文體和傳福音的型態有了新的認識,間接也對國內讀者的品味有了瞭解,也同時對臉書傳福音的功能做了再次的省思。
課堂上說到由於網路讀者的特殊閱讀習慣,我們必須在文章的結構和構思上因應配合。資料顯示79%的讀者都是快速瀏覽,閱讀視線呈F字形,因此要有效的抓住目光,我們該把重要的資訊和詞彙放在前面;開頭就說結論或給應許,標題和導言也身負重責大任,需要操練精準度和氣勢。還有「簡潔是王道」,講求條理分明,邏輯清晰。老師給的例子和練習都很有幫助。
在寫作技巧上,我第一次知道形容詞要少用,可以用明喻和隱喻取代,要多用有力的動詞和名詞描繪出視覺圖像,我要在這方面多操練。還有在決定主題後,推敲讀者可能有的對立面,先解除他的疑惑,照顧他的感覺,他就容易跟著你走,這是很重要的技巧。跟這個異曲同工的是用對話的方式起稿,把讀者的疑問和反應寫進去,這也是我要開始的新嘗試。
這次營會的主題是「活出群體的美好」,引發我反思我生活中的的群體─實體和網上的,審視每個群體的現狀和我的角色,以及如何能幫助大家加強在主裡連結,建立從「我」到「我們」的意識,共同為群體的美好努力。創文的同工群是個很好的楷模。
抵達加州的那天是我的生日,文字營是神給我的生日禮物,每天都有新的驚喜,每個認識的朋友都是神揀選放在我面前的小寶藏,我在不同的生命故事裡讚嘆低迴,和兄弟姊妹在靈裡的彼此開放和觸動是最美好的經歷,而堂堂精彩的講座更是豐美的精神饗宴。
為我在文字營得到的一切獻上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