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40微寫作書寫營後感   

月婕

認識微寫作
什麼是微寫作?自己曾經問過,參加文字營前也有人問相同的問題。微寫作,原來不僅居住在『微』地--微博、微信,體型『微』--短小精煉,也是從與日常生活『微』距離高度出發的書寫。以有限的文字,見微知著、具體而微地,寫出接地氣、引人入勝的短文。微寫作雖微,但格局不微、觀點不微、意境不微,這是對微寫作文字者的挑戰。
其實微寫作在沒有被正式引介前,就已經無所不在了,舉凡傳媒文案、勵志箴言、短文、網際互動等都是。對不擅長鋪陳小說,或寫長篇大論的我,微型寫作是一個可行的、已經在運用的寫作方式。但要如何將微型作品寫得好,這次微寫作書寫營給我一些啟發。

  1. 我有觀點嗎?-- 成為一個有想法的人

在自媒體世代,每個人都可以有話說,話語權回到了普羅大眾。然而我感覺自己是一個沒有想法的人,掌有話語權卻沒有想法的人,可悲啊,危險啊!雖然對我而言,觀點不會自動產生,但卻可以被觸動激發而生出。我思考自己怎樣可以有想法,以至於可以進入以文字來表達觀點?第一,我需要多閱讀。
歹勢,一直都是為了功利讀
盧建彰在《文案力》一書提到:「不讀書,就輸啊!」我觀察愛讀書的人雖不少,多數未必成為文字寫手;但大凡文字寫手,都是愛讀書的人。而我,雖然讀了一輩子書,卻自知不是愛讀書、主動讀書的人。一生與書有不解之緣,原來書之於我,不是朋友,乃是廝殺的對手--為考試、為交報告、為在職進修、為教主日學···這個發現讓我感到很慚愧。「閱讀...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你該畏懼。」(盧建彰,文案力)或許,即便書不是你的愛人,但作為廝殺的對手,書也可以使你強壯,成為你的朋友。
什麼也比不上那種臨場感
對被動學習的人而言,主動參加課程,如這樣的營會,一直是我學習的法寶。現在有許多的網路課程,也提供給那些有工作的、住得太遠的,和一些想在家上課的人。但我還是喜歡上本尊的課,把自己放在藉著提問、腦力激盪,讓你有機會創造課程動向的氛圍中。特別是除了一同學習外,還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吃吃喝喝,在依山傍海的美麗校園,鍛練腳力,順帶獵取幾張美景。在虛實不明的現今網絡世界中,在文字營裡躍出咖啡屋的臉,是立體的、非常鮮活實在的。

  1. 微服出行,寫出有溫度的文字

當你的對象是你時候,你不能不關心、不在乎。(盧建彰,文案力)古人文以載道,不僅是天道、王道、還有人道。現在文字人,就算沒有春暖鴨先知的先見,多少也是反映時代脈搏的代言人。因此文字人必須微服出行,聽聽小人物的聲音,感受他們的難、感受他們的痛,量量自己和人的距離多遠,才能寫出有人味的文字。
文字營再次提醒我,寫作時心中要有讀者,要貼近他們的心,降低文字的門檻,用親切、清楚、具體的語言說。講台的服事不也是如此嗎?昂貴的福音食材,如何被調理成營養可口的養生珍品,是我們傳道者需要用心思考的。也許在寫、在傳之前,先好好地活,不是一個課堂的玩笑。

  1. 我的寫作有意義嗎?-- 禱告是不能鬆手的事

每天不知有多少的文字訊息,在指尖被飛快地篩選刷逝。因為,我也是這樣對待我掌中的世界。然而對於認真的文字創作者,每個信息都是嘔心泣血、推敲琢磨的產物。在時間被視為有價商品的今天,寫作是一種奢侈,一個時間和心力的奢侈投資。
所以,我要問:我為何書寫呢?是為了記下想過、走過的痕跡,證明自己曾經活過嗎?有誰在意呢?有時不得不承認,連自己都不太在意了。2014年卡夫卡獎得主閻連科,曾自許自己是上天和生活選定那個感受黑暗的人,為著記憶和感受,成了熱愛寫作的人。但在他2017年「我:走向謝幕的寫作」一文,承認自己越來越感到自己的寫作無意義,似乎到了謝幕的時候了。
寫作是奉獻,確立為神書寫的願景和心志
天賦、興趣、決心,都不是策動基督徒文字人繼續寫作的力量。基督徒文字人的寫作是一種奉獻,對神的奉獻,獻上神賜下的負擔關懷、神賜下的恩賜裝備、神賜下的時間和機會。的確,下筆為文,必須從膝蓋開始。人會油盡燈枯,但一棵栽在溪水邊的樹,可以不斷支取新的創意和願景。
誠如莫非老師的勉勵,察驗生命成長的季節、和服事的季節,發揮天國的影響力,在神的時間裡完成。願神賜福創文,使用每一位基督徒文字人。